市政协委员 陈珲:
紧抓高铁建设新机遇
作为闽东北最具活力城市之一的福安,要紧抓高铁建设的大好机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福安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为此建议,一是科学、系统、专业地谋划实施好溪北洋Ⅱ隧道,绘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新蓝图;二是上跨江家渡隧道可将跨溪桥梁选型方案采用“干”字形双层桥方案实施建设,下层桥面与现富春大道和G104国道相接,并建设通往溪北洋Ⅱ通道的定向高架匝道,保证进出城主流向交通的快速性和连续性;三是推进出城高架线路建设,在世纪大道、天马大道路口处分别设置左转出城双车道高架匝道;四是充分利用高铁出站通道新干线的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规划引领,“向山要地”做好城市经营“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福安市虽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三次蝉联全国“百强县”,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激活乡村土地资源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探索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二是搭建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平台,推进工业园区和传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打造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镇和典型项目;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和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24年“低空经济”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热潮现已席卷神州大地,各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政策措施。但目前我市缺乏对低空经济整体规划,产业配套空白,存在人才储备不足、应用场景局限、无人机管控机制不完善及技术把控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谋划制定空域规划;二是建设低空通航设施;三是构筑低空经济平台;四是鼓励发展低空制造;五是引进低空经济人才;六是成立专班统筹推进。
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普及教育、提升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追求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有待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不紧密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调整学校数量和规模,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府支持,强化师资队伍;三是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给予政策保障,加大尖子生的培养,实施“扩边抬底”,推进校际帮扶;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发展,民职中争创达标中职校,扩大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规模,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近年来,福安市畲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获评“中国畲族医药文化之乡”和“中国畲族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但也存在畲族文化产业化率较低、资源闲置、畲乡红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畲族文化元素应用不充分、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创意和运营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推动畲族文化产业化发展;二是发挥畲族文化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讲好“生死与共”的革命故事;四是加强畲族元素的应用;五是数字赋能促进畲族文化提档升级;六是培养畲族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构建福安畲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相互融合的“福安样板”。
福安按摩器具产业始于1985年,是福安市传统产业之一。今年1-11月,按摩器具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5.28亿元,成为中国按摩健身器材生产的聚集地。但近几年福安按摩器具存在贴牌生产占比过高、本土自主品牌弱化的情况,品牌建设现状需引起重视。为此建议,一是加强福安按摩器具品牌创建培育,制定激励政策,全力打造“全家福安”按摩器具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二是推动按摩器具产业质量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注重从“柔性引才”上发力,搭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推进传统产业智转数改;三是拓展“出海”销售新渠道,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四是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温福铁路福安站在2023年上下车人数为152万人(次),已经成为福安客流交通的重要枢纽。但福安站设计标准偏低、没有配备电梯等带来的出行不便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建议,一是推进温福铁路福安站客用电梯规范设计建设,体现城市建设的和谐与人文关怀;二是将温福铁路福安站客用电梯建设列为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2025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成立温福铁路福安站客用电梯建设工作专班,早日促成项目落地;四是借鉴宁德、霞浦动车站加装电梯成功经验,积极主动接洽设计工作,既要充分考虑方便群众便捷、安全出行,又要兼顾台风、洪涝和提升福安颜值等因素,为福安站增添一张靓丽名片。
记者:雷津慧 蒲允静 李郁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王雯秋 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