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船舶:电动赛道勇争先 锚定蓝海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8-11 21:03:13



近年来,我市紧跟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趋势,锚定电动船舶发展方向,持续抓好船舶产业结构调整,招大引强补齐发展短板,积极推动“福安造”船舶借力绿色东风,驰骋市场新蓝海。

8月8日,在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由我省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茉莉号”顺利下水,这也是福宁重工承建下水的第2艘电动船舶。


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胡裕国:

相较常规动力的船舶,纯电动游船,排放是零,噪声很小,游客的体验感会比较好,没有尾气排放和燃油泄漏的风险,这条船的建造,实现了纯电动油船在福建省内零的突破。


据了解,福宁重工作为福船集团电动船研制总装基地,是我市积极推动船舶修造业向电动化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之一。为支持福宁重工电动船舶批量订单建造,我市积极争取到省级“电动船舶”专项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企业电动船舶生产。去年以来,福宁重工先后承接5艘电动船舶生产订单,到目前已建成下水2艘,剩余3艘正在紧张建造中。今年该企业产值预计将突破2亿元,其中电动船舶产值占到5000万元。


市工信局副局长 王文恒:

福宁重工作为电动船舶的试点单位,全面推进电动船舶的制造工艺的先行先试,包括今天下水的双层、纯电动的游船,标志着福安在制造海上电动驱动的海上装备已经正式启航了,现在大概有6—8家的企业,开始尝试走电动船舶产品的开发。


我市是福建省三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船舶修造产业历史悠久,拥有成熟完整的产业链,2022年,全行业完成产值11.11亿元。同时我市拥有电机电器发展积淀的产业优势和毗邻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区位优势,在船舶产业电动化转型上具备先天优势。

在国家“双碳”战略、省、宁德市推进“电动福建”“电动宁德”的大背景下,我市紧抓发展良机,持续在产业链补链强链、结构调整、充电设备布局等方面发力,推动船舶修造与电动船舶产业转型升级迈出稳健步伐。

市工信局副局长 王文恒:

我们引进了宁德未来,它在这里落地了年产一万艘电动渔船的项目,另外,我们同时还引进了鲲鹏科技公司,与我们福安当地的国有企业合作开发“安安打船”,我们努力在创新新型的海上装备的推广的商业模式,在帮助使用者降低成本的同时,激活整个市场主体。


据了解,福建省大陆岸线长3752千米,海岛岸线长2804千米,海水规划可养殖面积约224.8万公顷,发展海水养殖的条件得天独厚,是最具发展渔业潜力的沿海省份之一,而12米以下小型电动船舶应用场景广泛,也是我市当前主推的主要生产目标船型,但是小型船舶在现行检验规范中,缺乏一个相对畅通的渠道,那么如何破解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信心,将是我市职能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市工信局副局长 王文恒:

打算做全省的试点,就是12米以下的小型船舶进港作业船舶的先试先行,我们在船检部门,比如中国船级社、交通、渔检部门的支持下,对12米以下的船舶,开展船检工作,通过法定的流程,破解我们所制造出来的小型的电动船舶持证、经保(上保险),保障整个海上的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同时,为鼓励企业持续发力船舶电动化发展,我市成立船舶修造产业专班,开展“电动赛江”专项调研,制定出台《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完成《“电动福安”船舶发展专项规划》初稿,积极优化我市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环境。


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胡裕国:

省市各级政府和省船舶集团都成立了电动船舶专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定期组织专家帮助我们梳理和协调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目前,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已经基本打通,制造的工艺流程也基本成熟,我们对行业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锚定电动船舶发展方向,在赛江流域打造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同时继续抓好船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本地船企与宁德时代等锂电新能源企业合作,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船舶产业配套项目,推动福安电动船舶产业在未来产业蓝海中抢占先机。




记者:陈晓峰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