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送下乡 葡萄增收效益佳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30日来源:今日福安作者: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今日福安发布时间:2008-10-30 03:17:23
    今日福安报道(林耀琳)福安市是葡萄主产区,这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葡萄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种植的葡萄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高、价钱好,今年年产值达2.5亿元。溪柄镇溪柄村农民林成春今年葡萄采用避雨栽培技术,丰产又增收,亩产1750公斤,亩收入达七、八千元。他感激地说,“多亏了农技人员把农业生产技术送到我们手上,今年才有这样的好收成!”。
    露天栽培的葡萄能有这么稳定的品质,离不开近年来福安技术人员在葡萄标准化栽培的试用、指导与推广上下的功夫。农技人员通过大力推广葡萄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实施控制产量、科学施肥等技术,结出的果穗均匀美观,果粒大,每公斤市场售价比普通的高0.8-1元,每亩增加产值1200-1500元。今年全市标准化栽培面积达1万亩,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年增产值约1300多万元。农技人员还在葡萄种植区推广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高温、高湿天气的制约,克服了雨媒性病,使巨峰葡萄质量显著提高,亩产值8700-12000元,农药使用量减少,亩用药成本降低80%,效益提高1.5倍,对福安引进高品质的欧亚种葡萄,成功改善葡萄品种单一的局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市避雨栽培面积已突破千亩,亩增加产值3000-8000元,年增产值500多万元。福安农业专家还引导农民用石灰氮(氰胺)喷、涂葡萄枝芽,使葡萄萌芽整齐,萌芽期提前10-15天,成熟期提前7-10天,平均单果重提高1-2克,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2度,每公斤售价高了1-2元。7、8月,是福建台风高发的季节,成熟期提前不仅避开了台风的危害,还增加了产值,农民笑逐颜开。另外,他们推行的葡萄专用套袋技术,无污染,抗雨水透光性强,预防病虫,果粒着色良好,果粉鲜艳,可溶性固形物提高,成本仅比报纸套袋高0.5-1元,今年全市使用专用果袋面积已达2600多亩。
作者:林耀琳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