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闻网(郑望)“白云山上白云飘,云海座座笼山脉。隔断闽浙往来雁,托起日月过东西。”清光绪年间《福安县志》记载:“白云山……山最高,为闽东第一山。上有庵,常积雪不散。登绝顶俯瞰城邑川海,如在宇下。”主峰缪仙峰海拔1488米,是观日出、云海、林涛的最佳处。踏着旖旎的山色,徜徉山麓延伸蟾溪九龙洞、龙亭石臼群、黄兰谷生态秘境、金钟山神来胜景、缪仙峰仙人对奕、冷水寺午时睡莲等景区,奇峡险峻幽深,洞穴曲折幽深,石水天成,奇观迭出,令人流连忘返。
白云山是民间崇敬的神山,每当走白云山上,总会听到关于这座山的几段朝圣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穆阳有个姓缪的樵夫上白云山砍柴,碰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山巅弈棋。他看罢一局棋,转身去拿斧头、那斧头柄已被白蚁蛀食光了。他赶紧回家,子孙已经传了好几代,无人认识他了。他无奈,只好再上白云山寻仙去。白云山庵前一叠石,就是缪仙翁的瘗骨处。这里常常有佛光圈出现。六月初一是缪仙的生日,许多香客不辞山高路险,来这里焚香朝拜,争进“第一炉香” ,俗称“游山节”。游山清晨,启明星闪烁在蔚蓝色的天空,福安,寿宁、周宁三县无数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登上白云山,寻探仙人古迹。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世人代代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神的眷顾,因而神往仙峰。这是实景,还是仙境?!当白云山在熹微中露出云端时,云海幻化成玉缎金被,絮浪滚滚。刹那间,只见在距离山巅约百米雾幔中,出现一个圆桌大小含晕宝镜,周边衍射一圈七彩的光环,仿佛一尊“菩萨”半身像,闪烁炫目彩圈。欢呼雀跃的人们在山顶跑来跑去,然而奇怪的是不管你跑到哪里,“佛光”都跟到哪里,你用手挥之,“佛光”里的“佛”也伸手挥之……正如诗云:“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登临白云绝顶,俯瞰方圆300公里,绵延起伏的山峦似涌动的盘龙……峰与峰之间幽成峡谷,谷与谷之间飘荡云雾。透过云雾仰望山脊上古老的山田,阳光流淌在山的褶皱里,细细窄窄的“巴掌田”,一丘连一丘地铺展极其壮美的大地的皱纹。因为山里飘着白云,梯田被云托着,便生动了起来。云中梯田朦胧如梦,人在田里影影绰绰,放佛在裁田绘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奇景。虽说梯田是古老农耕的产物,然而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或许在于白云山民对于自然的那份天然敬畏;或许体现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农耕文明不可能再造,那就为其留一份标本吧。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空的延展性、景观的趣味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游客文化需求的客观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独特文化。随着游客的增多,腾云耕雾也将成为白云山独特的旅游品牌,游客满怀期待。
群峰耸峙,气势磅礴。站在这座人文的高峰 ,不禁想起“文化是白云山提质升级的重要引擎。” 白云山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文化源远流长。山水村寨以闽越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汉文化为主导,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与畲茶古文化为一体,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同时受朱子文化影响深远,使得白云山文化资源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兼容性特征。白云山是闽东主要的畲族聚居地,有着丰富而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果敢、智慧的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凤凰传奇,山哈情怀,吸收儒家、道家、海外和世俗文化而形成浓郁的民俗风情,其发展、演绎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域 “畲文化”的特点。美丽畲都,生态茶乡。醇酽温婉的坦洋工夫是天地造化、赐福白云山的茶精品,融天地之精华、集文化之精粹,与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享受。用清香扑鼻的茶来款待游客,喝了以后觉得心气畅通,脾胃舒适,不愧为上乘之饮。美轮美奂的佳茗茶艺,尽显茶文化的魅力。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一直在相互渗透。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缺少活力。旅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欣赏美丽的风景,遍布沿途民间性、草根性、文化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们同在山水之间亲近自然、品味美食、享受美好。
白云高山仰止,黄兰静水流深。旅游与文化向来相辅相成,不论是人文景观的鉴赏,还是自然景观的亲近都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有了文化的滋润,白云山的旅游景观更为灵动、秀美。有鉴于此,白云山的相关管理部门把文化视为旅游之魂,立足“闽东北亲水游”品牌,以白云山地质奇观探秘之旅为核心,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打造福安旅游品牌。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特别是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这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然要求和理想境界。从本质而论,旅游是一个载体,所承载的是大文化。许下白云山文化旅游发展的美好祝福:在白云山的旅游活动中,游人们可以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