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乒乓故事作品选登 | 李厝祠堂的乒乓回响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9-17 09:03:39
图片
图片



每一个乒乓球跳动的声音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全家福安”首届福乒赛正面向全网征集“福安乒乓故事”,让情感与乒乓共鸣,让故事与福安相融。


第八期优秀作品来了!

此次选登作品

《李厝祠堂的乒乓回响》

人过五十,总在某个恍惚的瞬间,被一阵熟悉的声响牵回过往。四十多年前阳头李厝祠堂里,乒乓球撞击桌面的“砰砰”声,成了穿越岁月的“乒乓回响”,清脆得像从未远去。那两张垫着砖头的旧球桌,便承载着这声响,成了我童年里最亮的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阳头小学念三年级,教室就设在李厝祠堂。那时办学条件简陋,祠堂的神龛、供桌以及其余各种摆设均被搬空,唯有靠墙角落,两张旧球桌常年立着,成了我们的“秘密乐园”。桌子不知道是从哪个单位淘汰下来的,四条腿高低不平,得用半截砖头垫着才稳,桌面坑坑洼洼,球弹起来总突然变向,球网也总是绷不紧,松松垮垮耷拉着,可在我们眼里,这就是最珍贵的“赛场”。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乒乓球的喜欢扎了根。家里拮据,别说买新球拍,就连别人用旧的、胶皮脱了角的拍子,我都没有。班上陈同学有一副红双喜直板拍,拍边磨出了木屑,握柄浸着汗渍,却是全班的“宝贝”。每天课间十分钟,大家围着他排队,能借到球拍挥上两三下,比得了奖状还开心。我总在队伍里踮脚盼着,轮到自己时,攥着温热的拍柄,哪怕只是对着墙壁颠球,听球与墙碰撞的声响,心里都甜滋滋的。更多时候,我站在桌边,看高年级同学在球桌两端来回奔跑,眼神跟着白球起落,手指在裤兜里默默比划着抽球、推挡的动作,连球打飞时的哄笑声,都觉得格外热闹。

最难忘傍晚放学后的时光。夏天天暗得晚,祠堂没装电灯,夕阳透过天井,在球桌上洒下斑驳的光斑。我总舍不得走,蹲在桌边捡别人打飞的球,或是帮人捡球换得一次挥拍机会。昏暗里看不清球的轨迹,全凭感觉挥拍,常常打空,球拍挥出的风声混着笑声,在祠堂里打转。家长们总因我们晚归赶来寻,先在祠堂门口喊名字,我们赶紧猫在桌下,屏住呼吸盯着桌腿下的光影,直到被大人揪着衣领往外走,还不忘回头望一眼球桌,扯着嗓子和伙伴约定“明天早点来占桌”。

如今,李厝祠堂早已被李氏族人收回,翻修成供祭祀和宗族其他活动的场所。青砖黛瓦间,早已没了垫着砖头的旧球桌,却始终回荡着属于我的“乒乓回响”。每次路过驻足,耳畔那“砰砰”声便会清晰浮现——是球撞向坑洼桌面的脆响,是少年们围着球桌的雀跃欢呼,更是藏在岁月里、与童年紧紧相系的心跳声。这回响,早已把祠堂的烟火气、乒乓的欢喜意,一并刻进了生命里,让那份从简陋角落滋长的热爱,成了半生未凉的温暖印记,也让“李厝祠堂的乒乓”,永远鲜活在记忆深处。





作者:甘建辉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阮珊妮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