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光亮照沧海——记宁德市科技特派员黄光亮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1-11-12 16:41:34



他,将寥寥可数的野生香鱼(闽东人俗称鲥鱼),用现代科技繁衍了3.6万尾鱼苗,填补了闽东淡水新品种增养殖的空白;他,又将官井洋黄瓜鱼苗进行深海网箱集约化养殖,并取得成功;他,有若干项水产养殖新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他,就是宁德市科技特派员黄光亮。


1975年出生于宁德,1998年,毕业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专业,现为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的黄光亮,这些年受上级调遣,担任驻福安市下白石镇科技特派员。二十多年来,他践行“渔民至上,造福一方”的科技发展理念,像老黄牛一样,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水产推广工作第一线,完成了一项项新品种增养殖技术攻关。他开展的点带石斑鱼、黄姑鱼、三线矶鲈、鮸鱼、半滑舌鳎、鲻鱼、三疣梭子蟹等海水养殖品种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开发,均取得丰硕成果。《香鱼的人工增殖和养殖技术》《智慧农民十万个为什么》《闽东香鱼集约化养殖技术50问》等著作的出版,奠定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标准贡献奖、宁德市科技进步奖的殊荣,并荣获“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渔技员”,他可谓是实至名归啊!


对于大名鼎鼎的黄光亮的基本情况我早有所闻,一直想当面目睹其风采,遗憾的是,数次的采访,都未能如期完成。黄光亮太忙了,常常听到的是被海风切割得断断续续的电话回音,让人不忍多言打扰。后来,他对我说:一天24小时,如果我都能掰下来使用那该多好呀!那样,我就能多去几个鱼塘,为当地渔民排忧解难了。是的,他是一个大忙人:为了培育鱼类受精卵胚胎发育,经常通宵达旦地坚守在显微镜旁,拍照记录不同期的胚胎变化进程。作为科技特派员,他肩负一项重大职能是:为基层鱼类育苗技术员答疑解惑,耐心向他们传授科技育苗新技术等,所以他没有节假日,每天都像风车忙得团团转。

这天,我特意去黄光亮下乡点的藟尾村拜访黄光亮。在我过去的印象中,这个“福安南极村落”经济状况一直十分落后,是个鸡不知啄米的穷村。来之前,朋友告知我,藟尾村今非昔比,她有着无垠的海疆,有牧海耕渔的海域,是养殖大黄鱼的天然牧场。现在全村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后早已奔了小康;而在这条致富路上,劈波斩浪的开路先锋正是黄光亮。我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到了藟尾村,还是深深地为映入眼帘的林立新楼和美丽乡村的气息所震撼。


沿塑胶步行道行走,放眼海面,整齐划一的鱼排上,渔民们正忙着捕捞。我用电话联系了黄光亮,到了鱼排,就看到一位闻声走来的中年人,他脸上满是笑容,寒暄后,我仔细打量着这位被广大渔民公认的水产专家,渔民心目中的亲人。我知道他二十年如一日,为水产事业忙碌辛苦着,只要是在闽东的海域池边,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从培育几尾香鱼到培育各种鱼类,发展到后来引领渔民养殖发家致富。他为重点养殖区和大户养殖企业出谋划策,使企业实现了增效的突破。我在他的脸上找寻他对水产养殖的执着和热爱的印迹,也许他两鬓的斑白就是最好的诠释。

 
我在采访之前,就听过他的一些故事。渔民喜欢称呼他“救鱼人”。有一位渔民在说起黄光亮时,眼里仍然饱含热泪。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不放心网箱里即将收获的大黄鱼,特别留心地巡看。突然他发现网箱里有条大黄鱼浮于水面,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他,鱼塘要出问题了,鱼儿有病害。大黄鱼从鱼苗到七两入网,再长到两斤重量需要整整五年时间,他不仅付出劳苦,更有亲朋好友筹集的钱款,都投在这个鱼塘。他心急如焚,瘫坐在鱼排上,任由雨水敲打他的脸上。忽然,他想起“救鱼人”黄光亮,此时,他一定在鱼塘边上,因为每次台风或雷雨天气,黄光亮都会住在鱼塘上,与渔民同吃住。他更知道黄光亮随身必带三件宝:解剖刀、显微镜、记录本,一旦遇到鱼塘有情况,就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解决。于是他立即拨通了电话,果然,黄光亮就在附近的鱼塘。电话里黄光亮说会尽快赶到,此刻这位六神无主的渔民,感觉身上一下子涌出一股精气神。他知道,只要黄光亮答应了,他的鱼塘就有救。之后的几天里,他看着黄光亮忙前忙后,整天泡在雨水里,为鱼儿保驾护航。他拉着黄光亮的手,哽咽地说,与其说你在救鱼,不如说你在救我,如果没有鱼塘,不能还别人的钱,那我就没有了活路。像这样的感人事例,又岂止一两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光亮深谙养鱼是个技术活,如果遇到当地鱼塘同时都出现问题,那真是分身乏术。他要让渔民掌握深海网箱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就在露天墙上贴挂病害图谱,多次讲解和指导渔民做到科学布局,让水流通畅,搞好海境卫生,实行科学养殖,并在当地建立了大黄鱼疾病防控微信群、渔情测报暨专家服务微信群,在群里发布病害预测报和防治措施和解答群员咨询……

我感动于这水天一色、万顷碧波的海域,感动于黄光亮与渔民的深厚感情。黄光亮说,为了渔民舒心的笑声,值得他一生去耕耘。我望着眼前的这位渔民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心里默默叨念着他的名字,莫非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亮一方的海域,为辛劳的渔民送上一缕缕希望吗?



作者:郑美珊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宋诗莹 陈菁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