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一滴水”汇成海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0:45:31
    福安新闻网(郑望)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但雷锋的精神从未过时。至今,耳边回响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的话语,依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激励。    有一个大海和小水滴的故事:小水滴问大海:“我不了解你究竟是什么。”大海说:“你靠过来,就会明白的。”小水滴向前走去:“唉哟,我的脚不见了!”大海说:“不用怕,再向前来。”最后大海拥抱了小水滴。不久,海中冒出小水滴的声音:“大海,我懂得你了!”这故事以大海来象征真理,小水滴则是去寻求真理的人。真理不是光用嘴巴说,是需要真正进入,亲自体证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日记》中这段脍炙人口的话,生动地诠释了甘为大海中“一滴水”的境界。从集体主义的立场出发,做人就要时刻把自己当成“一滴水”,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永远也不能离开社会与集体而存在。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才会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就会有最宝贵的归属感,也才能释放最强大的力量。雷锋为我们澄清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揭示了有限生命的宽度、广度、深度与突破一己全面发展的价值路径。在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中,只要人人争做雷锋式的“一滴水”, 就能演绎现实版“集结号”,汇成爱的大海。    有位哲人说:“水滴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一滴水,既要折射太阳光辉,又要滋润土地。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的发问,令人深思。 其实,助人为乐、扶困帮难、敬老爱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卫生、讲究文明礼貌等道理多数人都明白。但知易行难,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等身边小事, 因善小而不能成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比如,乱闯红灯、乱抛杂物、随地吐痰、破坏公物、见难不帮、见危不救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所言:“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为雷锋式的“一滴水”,必须用信仰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著去努力。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憎恶丑陋堕落的社会现象,向往风清气正的美好环境。创造和谐美好的环境,不能只有索取者、没有奉献者,也不能只有旁观者、没有践行者。“善小而为之”、“恶小而不为”, 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状若一滴水的小事,折射出有关生活方方面面的大道理。见贤思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多一点文明,少一点随意,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片片爱心,人和人之间才会充满温馨,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学雷锋应该内化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一天做一件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雷锋式的“一滴水” ,能滋润文明如花的海洋 。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自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过了近50个年头,我们依旧能从这七个苍劲大字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改革开放之初,“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引发全国范围的集体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传递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再到今天的“小悦悦事件”唤起全体国民的痛切思考,在建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正是在这样的探寻中,雷锋精神再次显示它的意义和价值。《做雷锋式员工》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学雷锋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学雷锋‘像夏天般火热’的工作热情;学雷锋‘像春天般温暖’的为人之道;学雷锋‘做大海中一滴水’的团队观念。”时代的变化或许会令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所改变,但雷锋精神的内涵却历久弥新。“雷锋”二字,并不仅指向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姓名。我们应当把雷锋精神同实际结合起来,用雷锋的精神滋润我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人人争做雷锋式的“一滴水” ,一个人,一颗心,一份力,积攒起来,就如同水滴汇成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海。
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