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徐江村:兴村富民 建设幸福徐江新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03:36:56
福建省福安市徐江村地处福安市南部赛江东岸,全村现有213户,812人,党员20名。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徐江村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题下充满殷切期望的“徐江新村”四个字。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兴村富民,建设幸福徐江新村”目标,立足依山面海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党建活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徐江村经济社会的跨越提升。先后被省委、宁德市委、福安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列为福安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点。
支部“六议”齐心谋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低的情况,村党支部结合学习推广“168”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了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积极推行“六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规则,切实发挥各套组织和各支队伍的作用,支部“掌舵”,众人“划桨”,齐心聚力推进“徐江新村”这艘“大船”快速发展前进。一是领导关怀动力足。1996年受第8号强台风的正面袭击,一夜之间整个村庄变成一篇废墟。重建家园后,经济发展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村党支部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本村区位优势,把习近平同志的题字和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提出了“兴村富民,建设幸福徐江新村”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领村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依托毗邻白马深水港的优势,培育和扶持船舶修造业发展,增加村民务工收入。二是村事做主干劲大。我村凡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六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六议”:即民情咨议、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或代表决议、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三公开”: 即决议内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两报告”: 即提议报乡镇审议、决议报乡镇备案、“一监督”: 即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我支部通过采取座谈、听证、走访等民情咨议形式,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集体研究,村民集体做主拍板,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200亩茶园、600多亩晚熟龙眼基地和260亩巨峰葡萄建立水果生产基地,进行品种改良,养殖合作社利用沿海滩涂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大大促进了村民增产增收。通过“六议”引进4家有实力的船舶企业,每年可为我村解决富余劳动力270多人,增收264万元。船舶业的发展使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有效拉动了村级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分村民开餐馆、办超市,民房单间出租价格高达260-500元。一些村民还通过承包工程,自己成了半个“老板”,年收入高达6-10万元。三是村民受训技能强。众人划桨开大船,船转人也转。我村劳务型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技能的新农民,村党支部建立了两个技能培训服务“平台”,一方面依托原有的村级联动站,另一方面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对全村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并登记造册,有计划地安排45岁以下女劳动力和50岁以下男劳动力进行培训,使村民“学一技、会一技、专一技、传一技”。目前已培训150多人(次),同时企业对有一定技术基础青年实行“订单培训”(包培训、包就业)。经培训上岗的村民务工日工资达80~100元,技术人员日工资达140-200元,比培训前增长了2-3倍。
党员“双带”助力走富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将50多项发展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六议”分解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并带领帮助群众致富。一是“设岗定责”带头富。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设立发展生产示范岗、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乡风营造岗、村务公开监督岗,确定村内各类组织骨干成员为领岗人员,同时明确岗位职责和年度目标要求。以“设岗定责”的形式,把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要求具体化,让村里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创先争优有平台。支部和党员都根据自身情况分别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签订承诺书,通过公开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全村共有12名党员认领了岗位。党员陈进龙、陈堂弟是农业领头人,负责传统农业优化生产,向高标准无公害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了3-4倍。党员郭国华、陈信坤带领村民学电焊学造船;陈生旺、陈国兴带领村民发展服务业;自主创业的党员有6名,党员陈胜坤承包船舶修造工程,累计吸纳本村劳动力100多人次,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结对帮扶”带动富。我村20名党员中,大学生党员5人、40岁以下的10人,他们大多都是致富能手。村支部建立了党员挂钩帮扶联系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我村无劳力户有5户、生活比较困难的低保户12户,党员致富能手利用个人经济能力、生产技术、经商经验等优势,帮扶本村贫困户,尽心尽力帮助这些弱势群众共同富裕。村民陈玉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有二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党员陈唐弟自己承包修造船工程,总是优先照顾陈玉琴,使她的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还有两名大学生党员创办公司,吸收30多户村民参与入股投资,年终都有可观的分红。三是“上评下议”结同心。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有的党员怕带着大家搞同一种产业,最终影响自己的利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党员“双带”情况作为领导点评和群众测评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要去海里撒网,莫要碗里争汤”,只有全村群众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幸福徐江新村”的目标,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村党支部坚持每季度对党员“双带”情况点评一次,一般是召开党员大会集中点评。每年年终,村党支部召开述职述廉会议,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全部参会,并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列席会议。通过“强弱牵手”, 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也跟着亲帮亲邻帮邻,呈现出人人思进取、家家思富裕的好氛围。
村务“三公开”和谐建新村
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我村大小事项的决议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都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三公开”。村两委公心公正公开为民办事,赢得了信任,聚起了人心,形成了合力建设“幸福徐江新村”的和谐局面。一方面,规范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定期向党员、户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通报实施进度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决议事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审查,并由村委会及时公示。近年来,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成全村道路硬化、旧房改造、电气化改造、绿化等43项基础设施建设,都一一公示。2010年,得到村民的支持,开始实施村社外墙包装项目,统一按天蓝色粉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新、绿、亮、洁”。 另一方面,开展“四新”活动,促进和谐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村民活动中心的作用,专门购置了科技书籍、报刊杂志、电脑等,宣传政策、法规,传播科技知识;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经常组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大学生村官还组织妇女跳广场舞,不定时请电影流动队到我村放映等。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以前我村连高中生都不多,去年我村就有7人参加高考,5个考上本二以上大学。现在,我们村生活有着落、发展有舞台、娱乐有地方、环境又优美,村民也比较满意。(福安市委创先办)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支部“六议”齐心谋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低的情况,村党支部结合学习推广“168”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了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积极推行“六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规则,切实发挥各套组织和各支队伍的作用,支部“掌舵”,众人“划桨”,齐心聚力推进“徐江新村”这艘“大船”快速发展前进。一是领导关怀动力足。1996年受第8号强台风的正面袭击,一夜之间整个村庄变成一篇废墟。重建家园后,经济发展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村党支部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本村区位优势,把习近平同志的题字和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提出了“兴村富民,建设幸福徐江新村”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领村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依托毗邻白马深水港的优势,培育和扶持船舶修造业发展,增加村民务工收入。二是村事做主干劲大。我村凡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六议三公开两报告一监督”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六议”:即民情咨议、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或代表决议、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三公开”: 即决议内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两报告”: 即提议报乡镇审议、决议报乡镇备案、“一监督”: 即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我支部通过采取座谈、听证、走访等民情咨议形式,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集体研究,村民集体做主拍板,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200亩茶园、600多亩晚熟龙眼基地和260亩巨峰葡萄建立水果生产基地,进行品种改良,养殖合作社利用沿海滩涂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大大促进了村民增产增收。通过“六议”引进4家有实力的船舶企业,每年可为我村解决富余劳动力270多人,增收264万元。船舶业的发展使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有效拉动了村级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分村民开餐馆、办超市,民房单间出租价格高达260-500元。一些村民还通过承包工程,自己成了半个“老板”,年收入高达6-10万元。三是村民受训技能强。众人划桨开大船,船转人也转。我村劳务型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技能的新农民,村党支部建立了两个技能培训服务“平台”,一方面依托原有的村级联动站,另一方面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对全村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并登记造册,有计划地安排45岁以下女劳动力和50岁以下男劳动力进行培训,使村民“学一技、会一技、专一技、传一技”。目前已培训150多人(次),同时企业对有一定技术基础青年实行“订单培训”(包培训、包就业)。经培训上岗的村民务工日工资达80~100元,技术人员日工资达140-200元,比培训前增长了2-3倍。
党员“双带”助力走富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将50多项发展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六议”分解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并带领帮助群众致富。一是“设岗定责”带头富。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设立发展生产示范岗、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乡风营造岗、村务公开监督岗,确定村内各类组织骨干成员为领岗人员,同时明确岗位职责和年度目标要求。以“设岗定责”的形式,把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要求具体化,让村里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创先争优有平台。支部和党员都根据自身情况分别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签订承诺书,通过公开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全村共有12名党员认领了岗位。党员陈进龙、陈堂弟是农业领头人,负责传统农业优化生产,向高标准无公害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了3-4倍。党员郭国华、陈信坤带领村民学电焊学造船;陈生旺、陈国兴带领村民发展服务业;自主创业的党员有6名,党员陈胜坤承包船舶修造工程,累计吸纳本村劳动力100多人次,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结对帮扶”带动富。我村20名党员中,大学生党员5人、40岁以下的10人,他们大多都是致富能手。村支部建立了党员挂钩帮扶联系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我村无劳力户有5户、生活比较困难的低保户12户,党员致富能手利用个人经济能力、生产技术、经商经验等优势,帮扶本村贫困户,尽心尽力帮助这些弱势群众共同富裕。村民陈玉琴丈夫因病去世,家中有二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党员陈唐弟自己承包修造船工程,总是优先照顾陈玉琴,使她的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还有两名大学生党员创办公司,吸收30多户村民参与入股投资,年终都有可观的分红。三是“上评下议”结同心。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有的党员怕带着大家搞同一种产业,最终影响自己的利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党员“双带”情况作为领导点评和群众测评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要去海里撒网,莫要碗里争汤”,只有全村群众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幸福徐江新村”的目标,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村党支部坚持每季度对党员“双带”情况点评一次,一般是召开党员大会集中点评。每年年终,村党支部召开述职述廉会议,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全部参会,并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列席会议。通过“强弱牵手”, 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也跟着亲帮亲邻帮邻,呈现出人人思进取、家家思富裕的好氛围。
村务“三公开”和谐建新村
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我村大小事项的决议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都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三公开”。村两委公心公正公开为民办事,赢得了信任,聚起了人心,形成了合力建设“幸福徐江新村”的和谐局面。一方面,规范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定期向党员、户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通报实施进度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决议事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审查,并由村委会及时公示。近年来,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成全村道路硬化、旧房改造、电气化改造、绿化等43项基础设施建设,都一一公示。2010年,得到村民的支持,开始实施村社外墙包装项目,统一按天蓝色粉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新、绿、亮、洁”。 另一方面,开展“四新”活动,促进和谐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村民活动中心的作用,专门购置了科技书籍、报刊杂志、电脑等,宣传政策、法规,传播科技知识;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经常组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大学生村官还组织妇女跳广场舞,不定时请电影流动队到我村放映等。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以前我村连高中生都不多,去年我村就有7人参加高考,5个考上本二以上大学。现在,我们村生活有着落、发展有舞台、娱乐有地方、环境又优美,村民也比较满意。(福安市委创先办)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