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谱写篇章 | 福安:向海而兴 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8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10-08 23:16:42
图片
图片



我市地处宁德环三都澳核心区,1.512万公顷的海域,广袤无垠;167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21.6公里的船舶工业岸线,动力澎湃。近年来,我市积极依托海洋资源禀赋,践行“开发三都澳”梦想,着力实施“海上宁德”发展行动,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段时间,福安市投入1000多万元,在下白石镇宁海村建设乡村振兴“千万工程”项目,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村里全域标牌数字化建设、入口码头改造、村道综合修缮及“白改黑”和夜光漫步道、元气森林步道、观景台建设等工程,改造提升总面积约4800平方米。

下白石镇宁海村乡村振兴“千万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  王景清:本工程以“海上田园 活力宁海”为目标,将宁海村打造成集生态休闲观光、海上时尚运动、渔民生活体验、水上漂浮娱乐、渔村休闲度假于一体,时尚滨海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下白石镇宁海、北斗、下歧等渔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渔旅融合发展,2024年共接待游客1万多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多万元。

下白石镇党委副书记   阮剑杰: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好“宁海—金蛇头”滨海网红新航线,探索“金蛇头-宁海-下岐”“英平-下岐-行洋”等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串联休闲渔业、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重点培育“渔文旅融合”等第三产业,持续推出有吸引力的乡村游、体验游、生态游等,让更多的人来到下白石、了解下白石。

宁德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帆:福安发展蓝色经济潜力巨大,海洋文旅方兴未艾,船舶修造产业也在不断释放创新动能。从全国首艘纯电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到全国首艘全通透观光海上旅游电船“鹭江会客厅”,再到覆盖渔业辅助、客货运输的多场景电动船舶福安船舶修造产业屡创“第一”,力求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动船舶产业集群。

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工人们展开分段装配、船体焊接等工序作业。作为福建省船舶集团电动船舶研制总装基地,福宁重工见证了福建电动船舶从零开始的每个足迹。依托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福宁重工从混合动力货船起步,逐步拓展至纯电动客船、渔业辅助船等多元场景。这家曾陷入发展困境的船企,正通过绿色转型焕发新生机。

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胡裕国:去年我们实现了2016年以来首次盈利。2024年,交付了7艘纯电池动力船舶,6艘常规动力船舶。

近年来,福安市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出台《“电动福安”船舶发展规划》《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从船舶建造、市场开拓、航行作业、能源补给、回收利用五个方面发力,为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系统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福安船舶产业产值达7.62亿元,同比增长3.83%,共计交付订单82艘、新开工64艘、手持订单194艘,其中新能源船舶13艘,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海工装备53艘,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

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  张清洁:我们将从绿色动力技术赋能、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滴滴打船”租赁模式创建,探索“物美价廉”的船体材料、核心配套的替代品,压缩投资成本。同时,推动理顺电动船舶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乡镇船舶新能源替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福安正聚焦海洋这片“蔚蓝疆土”,让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谢华:下一步,福安市将充分发挥坚实的船舶工业基础优势,持续强化新能源船舶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快构建“研发—制造—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全力建设省级新能源船舶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船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记者:帆(宁德台)陈威宇宁德台)、陈晓峰

实习编辑:郑群杰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