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云山畲田裁似锦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0:43:22
    福安新闻网(郑望)登临福安白云山山顶,俯瞰四周方圆300公里,绵延起伏的山峦似涌动的盘龙……    峰与峰之间幽成峡谷,谷与谷之间飘荡云雾。云雾茶岭间,浑然天成一幅山水田园诗画。那一丘丘梯田,层层叠叠,犹如天梯直上云端。阳光普照大地,水田恰似 “大珠小珠落玉盘” ,波光粼粼折射出神秘的光彩。这些散落山间的 “巴掌田” ,大的不过一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大多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和“蛤蟆一跳过三丘”的碎田块,因此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不过,这叠叠水镜从座座山头延展而下,如串串银链山间挂;似排排绿浪从天泻,堪称“山哈” 先民留下的杰作。世居这方水土的“山哈”,"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即随山就势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北宋王禹偁曾作《畲田词》五首,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作者在诗序中介绍耕种方法:“大底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田是人的命根子,水则是田的命根,水的命根又是森林和树木。为此,智慧的"垦田而居者",顺应自然,将村寨、森林、水系、梯田四个要素和谐统一。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种植庄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具有蓄水、保土、增产的作用。以梯田田埂和水渠水沟为通道,连接起溪流、风水林、梯田、村寨与村寨,形成农耕文化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山中龙脊笼翠烟,层层梯田入云巅。紫燕剪水秧田里,白鹭翻飞茶岭间。梯田所创造的大地景观艺术,是自然景观和活文化生态的完美结合。哦,山哈梯田,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梯。它所蕴涵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21世纪人类回归自然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山里飘着白云,梯田被云托着,便生动了起来。云中梯田朦胧如梦,时见劳作的人群,或耙田、插秧;或挥锄修整田埂;或驱牛犁田••••••••田里的人们影影绰绰,放佛在裁田绘景。因此,梯田也增了几分神秘之美。田如天梯,水如灵镜。白云山梯田的色彩,也像梯田本身一样层次分明。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有着不同神韵。春来,水满田畴,银色的灵镜倒映天光云影;夏至,佳禾吐翠,绿色的流韵倾泻山间;秋季,庄稼成熟活色生香,金黄的稻浪波浪荡漾;冬天,银装素裹,白色的环环玉雕砌叠云端。梯田是一片生活的热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年年一代代辛勤地耕耘着,让美与生活如此水乳交融。只要地还在耙,秧还在插;只要生活还在继续,这片乐土上的希望和美就一定生生不息。 虽说梯田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然而当今的山民也知道梯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生产粮食。农耕文明不可能再造,那就为其留一份标本吧。更何况,这里的梯田还与“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朝夕相伴,辉映成趣。如果能把潜在的山水田园风光优势转化成为旅游经济优势,不断挖掘旅游开发价值,让梯田更美,腾云耕雾也将成为旅游品牌。
作者:郑望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