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通道开启!快来为福安的他们加油~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12-06 10:42:28




﹫所有人
宁德市第五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项目大赛
暨优秀案例展示交流活动
网络人气投票开始了!


其中

福安8个志愿服务项目

1个优秀案例入围决赛

分别是

✅(志愿服务项目)


2.福安市图书馆“梦想超人”少儿阅读志愿服务项目

5.福安市慈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她脊梁”——慈光妈妈困境母亲创业增收志愿服务项目

7.福安市爱故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蕾润心 乡情暖融”——以《故乡课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项目

16.福安市职工志愿者协会“关爱留守筑未来”—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志愿服务项目

18.福安市穆阳社区学校幸福“穆阳娃”志愿服务项目

24.福安市上白石真里垄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产业帮困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

32.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畲族拳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

35.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汇聚微光·‘电’亮课堂”志愿服务项目



✅(文明实践案例)

12.福安市甘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爱我甘棠·美化莲城”文明实践案例


投票须知

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2月7日24:00


投票规则

投票区共设2组(志愿服务项目组和文明实践案例组)

一个微信账号限投一次(每组至少选一个,可多选)

激发志愿之光

汇集文明之河

 让我们共同感受他们的热情!



志愿服务项目


02




“梦想超人”少儿阅读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图书馆


向上滑动阅览

 “梦想超人”少儿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是福安市图书馆针对乡村儿童策划并定期举办的公益性项目。该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寓教于乐的个性化服务,采用读、玩、观、听、讲、做、写、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将阅读书本、描绘自然、感悟文化、地方特色等紧密结合,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引领了乡村阅读新风尚。通过每月满足群众的阅读小心愿、邀请专业导师采用多种方式为乡村儿童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搭建留守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从书中了解到梦想的重要性,明晰未来的方向,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目前,已将阅读活动送进乡村小学、复兴少年宫等地共140多场次,收集阅读心愿单5000多份,指导1300多名学生迈出“梦想实现”的脚步,借助阅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在阅读指导的影响下,拥有会发光的童年。


05




“她脊梁”——慈光妈妈困境母亲创业增收

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慈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向上滑动阅览

 “她脊梁”——慈光妈妈困境母亲创业增收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为因夫妻离异、丈夫过世或失去劳动力等原因,成为家庭主要精神支柱与经济来源的女性提供全方位支持。该项目由福安市慈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关爱帮扶、心理疏导及发放励志金等措施,助力“慈光妈妈”走出生活困境。自启动以来,项目已组织多次公益电商直播培训、助农电商直播实践、心理疏导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慈光妈妈”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精神状态,还帮助她们掌握新媒体电商直播技术,实现积极创收。截至目前,项目成效显著,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完善,对未来充满信心,成为勤劳自强、坚韧刚毅的新时代女性。该项目荣获福建省第四届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最美项目、2024年福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展现了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07




“福蕾润心 乡情暖融”

—以《故乡课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爱故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向上滑动阅览

本项目是福安爱故乡书院联合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各方力量,针对在村及其周边城镇村庄的青少年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休闲交流,文化宣传和学习教育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并定期举办的公益性项目。该项目积极探索培育志愿者队伍,打造“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目前拥有文化教育师资志愿者团、爱故乡小志愿者团、爱故乡巾帼志愿者团、在地乡建志愿者团这个四支队伍。在书院环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营造乡土文化氛围,通过多维设置活动课程,立体推进乡土教育的实施,目前已开办“故乡课堂”800多期、“父母课堂”120多期、夏令营,冬令营,乡土研学,移动的村庄等60多期,累计服务青少年儿童、妇女、老人等7万余人次。


16




“关爱留守筑未来”—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关爱

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职工志愿者协会


向上滑动阅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心理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开展了“关爱留守筑未来”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项目,通过调查,福安市超过10万外出务工人员,留下了约15%的留守儿童在故乡守望。该项目团队深入福安市18个乡镇160个自然村,探访了335个外出务工家庭,为355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关爱等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问题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氛围。


18




幸福“穆阳娃”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穆阳社区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穆阳镇是位于福安市西部的传统中心城镇,一直是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枢纽。然而,镇域内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却常常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难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成长机会。另外,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棘手问题,穆阳镇于2022年推出了“幸福穆阳娃”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依托乡村学校教师志愿者为核心力量,吸纳退休教师、返乡高校大学生等作为兼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215余场,惠及青少年20000余人次,极大地填补了西部孩子在文化、美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资源空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广阔舞台。


24




产业帮困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上白石镇里垄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向上滑动阅览

 本项目在运营初期,组织志愿者对福安市460户贫困家庭进行走访摸底,发现以下三种类型占了整个贫困家庭总量的83%,第一类:一直以来靠政府救济生活的对象,他们养成了惰性,不想干。第二类:病灾户或残障家庭,他们没有劳动力,不能干。第三类是:祖辈下来只知道种田的本分农,没有任何的想法,不敢干。该项目根据实际探索提出“1243”创业扶贫工作机制(即:实现共同脱贫致富“1个目标”,推行就业扶贫和创业扶贫“2种模式”,打造智力(培训)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营销扶贫“4支队伍”,提供项目和物资帮助、开展技术和种苗支持、无偿赞助和贫困户入股“3套方案”),形成“互联网+乡村众创+精准扶贫”的创业扶贫新模式。目前,帮扶项目覆盖福安9个乡镇,2023年户均增收3.7万多元。


32




畲族拳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向上滑动阅览

 金斗洋畲族拳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福安畲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传承畲族拳,金斗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现有的7名非遗传承人为支撑(省级1人、宁德市级3人、福安市级3人),积极与福安各民族中小学结对,设立畲族武术兴趣班,举办“福安市金斗洋畲族拳进校园”活动,开展校本课并编排了畲族拳操,系统梳理畲族传统武术的历史来源、招式套路,并在畲家拳对练中融入体育、舞蹈等元素,进一步优化武术动作,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为畲家拳培养更多的校园“粉丝”,也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通。近年来累计开展“畲族拳进校园活动”场次80余场,接待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0余支,服务幼儿园、中小学生1800余人、在校大学生300余人。


35




“汇聚微光·‘电’亮课堂”志愿服务项目




申报机构: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


向上滑动阅览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幼儿园、中小学的低龄儿童,因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而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现状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低龄学生用电安全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20年以来,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启动“汇聚微光·‘电’亮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教委、中小学及幼儿园调研,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用电安全和电力科普知识的需求,开发“一年龄段一课程”,通过“统一队伍、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培训”的标准化模式,与福安辖区8所学校合作,围绕用电安全、电力科普、低碳环保等主题,广泛开展电力爱心课堂志愿服务。累计惠及师生超1000名,大幅提升学生用电安全系数,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安全用电与科技创新的火种。



文明实践案例


12




“爱我甘棠·美化莲城”文明实践案例




申报机构:福安市甘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向上滑动阅览

 甘棠镇古称“莲城”,始建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现有建成面积6.6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多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甘棠镇人居环境开始“野蛮生长”,日积月累的阻塞、水泄不通的街道、无序停放的车辆、浊臭逼人的护城河……“脏乱差堵”成了甘棠镇人居环境的代名词。2020年7月14日甘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爱我甘棠·美化莲城”志愿活动,以村为单位,村干部逐户逐人宣传动员,首创早晚6:30至8点的“五个一”的巡逻机制,设立每月13日为环境提升日,实行“全员街长制”,建成西门大桥、拱形步行桥、城门楼各一座,景观墙一面,恢复公馆池旧貌,整理河道480米,新修石栏杆430米,广场1500多平方米,亭子8座、公厕13座,更换路灯160盏。该案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在古镇形态、产业业态、历史文态、自然生态等方面努力提升,日益展现新面貌、新气象、新姿态。



为这些优秀项目投票吧

点击下方图片跳转投票页面







来源:文明宁德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