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薛令之钟爱的千年古寺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郑祖辉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8:46:23

福安新闻网消息(郑祖辉)据专家学者考证,早在千年之前,溪北洋一带水路发达,穆水穿洋而过,滋养着洋中万亩土地。而且,经30公里左右的宽阔水域,可以直接通往下游的白马河口,到达沿海。便利的交通和肥沃的土地,不断吸引中原人迁入溪北洋,薛令之祖辈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薛氏家族刚迁到溪北洋时,曾对洋内现城山村后的灵岩山(灵山谷)一带十分喜欢,但因是风水学中的“莲花”地,不适合定居繁衍,另寻其他地方定居,只好在灵岩山下修建草堂,供子女学习知识。之后经时间推移,原来的灵谷草堂已更名为灵岩禅寺,而且还保留至现今。


去之前,曾看过这张稍早之前拍摄的灵岩禅寺前景照片,看上去有几分古朴


为了亲眼见识一番这千年古迹,笔者驱车经溪北洋隧道直达城山村内。路在嘴边,在村名的指引下,沿着刚修筑不久的6米宽水泥路,经10个左右的急弯,连续上坡2公里后,到达相传的灵岩禅寺。可是,有别于之前的照片。


如今的灵岩禅寺前景


不过,进入寺庙中只要用心,还是能找到些古代遗迹。在寻找古迹前,我们先了解下线索。


后人认定是薛令之所写的《草堂吟》中这样写道“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这是薛令之在草堂中,面对孤独坚持闭门苦读时的情景自述。可见,薛令之对曾经造就自己的地方,还是深有感情地。


禅寺内景


据说,薛令之将朝廷给他的俸禄大多用于购买现城山村灵岩山一带土地,退休返乡后隐居其中,并取名“灵谷草堂”。“薛令之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返乡隐居后,将很多曾经购买灵岩山一带土地赠送给僧人,在薛令之辞世几十年后,原来的灵谷草堂就更名成灵岩禅寺。”现位于城山村后“灵岩禅寺”的女僧说,以前灵岩禅寺旺盛时,这一带有寺庙场所36座,而且还有很多土地出租给周边群众,获得的租金可供数百位僧人日常开支。


如今,相传曾规模宏大的灵岩禅寺已经不复存在,禅寺门前曾有一对硕大的石锣石鼓和其他古代雕刻等也在早些年被盗窃毁坏。现存于城山村后灵岩山下的灵岩禅寺只占地数亩,而且原有古朴的建筑外观已被改造。

踏入禅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些年代久远的石雕刻基座。



还有这个放在墙角边的饮马槽,猜这模糊的刻字年代也不早。


禅寺院子石阶梯两盘还各有一个长约5米的大型饮马槽。单就这三个饮马槽,估计可以同时为20多匹马提供饮水,猜想曾经来往禅寺间的人多且频繁。


石阶梯两旁还有嵌有记录募捐善款的石坂,上面的“弟子林姥与妻子上官十一娘捨钱一十贯文”字迹还清晰可见。网络搜索得知,古时一贯最多相当于现今的3000元。一次性向禅寺捐善款3万元,可见这对夫妻来自大户人家。


现存的基座浮雕石狮,形态各异,分布在石阶梯左右两边。细看这些石狮基座安放镶嵌的不是很规整,有些甚至被错乱镶入其他地方。据了解才得知,这是因为寺庙在早些年修复时,请的是当地非专业工匠,缺乏相关意识所造成的。


庆幸的是,寺庙中大雄宝殿的原穹顶还保留着。据禅寺女僧介绍,原来的灵岩禅寺比现在要古朴许多,那时住禅寺中的都是些年岁已高的僧人,文物意识淡薄,很多容易搬运的古物都已丢失。到了70年代,通往城山村的2公里山路通车后,剩下为数不多的笨重石雕刻古物也逐一丢失。2003年,被白蚁侵蚀的严重的禅寺大雄宝殿(始建唐代宋修复),未采取现今提倡的“修旧如旧”办法进行了修复,墙体、柱子等都改成现代建筑材料。


禅寺大雄宝殿横梁还留有“薛明月公捐银贰拾两天”等墨色字迹


在欣赏禅寺周边秀美景色时,女僧告知禅寺大门对面山上有块奇石,平整的石面远看就像一块镜子,故被称为“美人照镜”石。相传,因寺前美人照镜对该寺有冲刻,到此出家的僧人越活越年轻,越变越漂亮,同时凡心未了,俗心愈发迫切,后经风水先生指点,种树木将其遮掩后才平息。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郑祖辉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