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拓星光熠熠十五载】张华:用坚守让“机械梦”绽放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2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1-12 12:47:11

张华:用坚守让“机械梦”绽放


隆隆的机器轰鸣声,闪烁四溅的电焊火花,走进福建青拓集团设备制造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车间内各道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们规范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设备,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批发往印度尼西亚的胶辊正源源不断从车床上加工完成。“近些年我们不断改进工艺,创新技术,加工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国际普遍认可。”福建青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特级技师张华正在对部分完成的成品进行质检。

福建青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隶属于福建青拓集团,负责承接各类机械部件的精加工及维修工作。2012年,张华进入福建青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工。在日常工作中他从没说过苦与累,总是兢兢业业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多次参与主导企业设备改造,优化生产流程。用别人的话说:哪里设备出现问题,哪里机器需要优化升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了他,难题总会迎刃而解。


深钻细研 在学习中一次次成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张华出身于工匠世家,自幼就深受家庭熏陶,常常在父亲工作的车间里玩耍,耳濡目染之下,对机械加工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张华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然而,那年高考,张华的分数并没有达到大学分数线,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机械梦”,而是进入技校成为一名车工。
“干这一行是因为我的兴趣,有兴趣做什么都有干劲。”凭借着这股干劲,张华先后在湖北国企、香港、尼日利亚等地从事机械工作。2012年进入青拓工作后,张华逐渐感觉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张华回忆,从那以后,他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一遍遍的请教老师傅们或者打电话询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哥哥,同时,自己的领导谢荣进总经理和林新平部长也会时常指导他工作,传授他新技术,下班后,他会自己再专研,回顾这天的所学所想,有时甚至到凌晨才回宿舍,日积月累,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勤于思考、执着钻研,这是张华身上显著的性格特征。产品加工要求越高,就越能激起他的学习钻研欲望。凭借着勤奋好学、努力和拼搏,他走出了自己的路,从一名的基层技术人员做到如今技术骨干。


冲锋一线 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秉承着这个理念,张华在企业设备改造,优化生产流程等工作中,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7年张华在大量的设备制造生产中发现,拆卸连铸辊轴承座及隔套等附属部件时,轴承座及隔套表面会附着大量的油污及铁锈,如果采取人工方式清除这些污物,需要四个人流线作业,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效益环保两不误”。从那以后,张华开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攻坚这个难题。“试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张华告诉记者,研发过程中一度让他们困扰,是选择效益优先还是环保为主?若选择清洁力度大的清洁剂,所产生的废水不好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也会较大。张华心想,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应该在减少污染的情况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有了这个方向,张华便和团队人员干起来了,设计、拆卸、清洗,设计、拆卸、清洗......“越是这种时刻,越要努力坚持,每经历一次失败就证明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张华毫不厌烦反反复复实验着,每一次实验后,他都会思考有没有哪一个步骤是能做得更好的,有哪一个步骤是需要改正的。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2018年张华带领工程团队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卸除轴承座套的清洗设备。这套设备的应用,使原来需要四人手动清洗的工作程序,变为仅需一人就可以完成。不仅设备清洗液得到了高效率的循环利用,而且大幅度减少了环境污染。集团公司更是借助该设备,实现以一万元的低人工成本,节省每年高达30万元人工成本的经济收益。

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把它当成珍贵的成长机会。在张华看来,能够把一个个难题,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2019年,公司接收到来自印度尼西亚把持器抱闸瓦片的订单,可公司的原压机无法压制生产,如何改造压机完成订单任务迫在眉睫。

困难并没有让他退却。张华告诉记者,当时没有设备图纸及施工图纸,他们是凭借多年积累的工程经验来判断,并通过无数次测量仿真,最终才敲定了改造方案,经历了2.3个月时间,他们团队将一台800吨闲置的卧式压机改为立式,并成功压制出第一片抱闸瓦片。

“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加以创新,再发扬光大。”张华说,此次压机技改项目,实现了压机“卧式改立式” 盲改领域 “零的突破”,为类似的压机改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老带新 悉心培养高技能人才


青拓集团机械工程师、宁德市高层次人才、首批宁德工匠、福建省特级技师、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在张华看来,一个人再强,也强不过一个团队。2020年,在宁德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张华通过青拓集团“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集团设备及技术力量,成立了“张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工作室人数达到近30人。
工作室成立以后,张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技能培训,把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技工。他表示,做人才培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通过实践锤炼,在日常工作中、技能比赛以及高精尖项目中去锻炼他们,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他说,在青拓集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技工技能大赛,他的徒弟们表现都十分出色,拿过好几年的第一名。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张华告诉记者,承接新项目时,工作室成员经常会聚在一起,分析现场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他所负责的设备公司印尼项目部120吨AOD炉体托圈加工项目,该项目需要对重型托圈中间部分进行同轴及同心度差值不超过0.1毫米的高难度镗削。他们完成了第一个托圈加工后测量同心圆达到2毫米,与0.1毫米相差甚远。当时有人说提议可以买国外成套设备使用,省事,但是张华却觉得应该要研制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于是,张华率领团队重新梳理了方案,研究得出想要完成关键在于“调刀”和“减震”,此后经过数次严格测量、数据分析及可行性论证,数次改进炉体托圈镗削方案,前后历时一个月时间,在工期内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

“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张华表示,接下来他会不断发扬工匠精神,发挥技能优势和技术特长,大胆创新、不断求索、精益求精,把每件产品加工好,另一方面,也会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提升年轻人技能素质和业务水平,培育更多有匠心精神的年轻工匠。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张华用11年的坚守,在青拓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卷轴上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



记者:郭杨贞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陈菁婧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