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题片《下党的幸福路》,献礼习总书记给下党回信一周年!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0-08-03 20:37:41




巍巍群山,重重峻岭。山是福建寿宁的标签。“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古老的民谣唱尽了寿宁山高路远、跋涉艰难的辛酸。
下党,是寿宁西部最偏远的山乡,坐落于闽浙交界的深山峡谷。行路难,是下党人最苦涩的回忆。全乡仅靠一条蜿蜒陡峭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乡亲们世世代代守着难以逾越的大山,也守着无法摆脱的贫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群众生活依然十分困难,70%的农户年收入在200元以下。

时任寿宁县常务副县长 连德仁:
“下党人有三个怕,第一,怕生病,缺医少药啊!二怕挑化肥,四面高山,步履维艰。三是怕养大猪,猪养大了,没人吃得起猪肉,要挑出去,送不出去,特别夏天不敢杀猪。所以啊,那个地方非常封闭。”
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 刘明华:
“群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没有电,都是用油灯跟火篾照明。有的人连煤油都买不起,他只能用火篾跟松脂照明,这样子,当时没有电,想生产什么东西根本没办法,连大米都要手工做。”



这就是下党特困乡的真实写照。那么,摆脱贫困的道路又在哪里呢?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亦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提出,对贫困山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这“辣味”十足的话,引起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他当场决定去下党走一趟。


1989年7月19日,正值盛夏酷暑,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颠簸了近3个小时,再沿着7.5公里的乡间小道,徒步两个多小时前往下党,留下了“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记忆。

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 刘明华:
“当年习总书记坐车到了我们这个屏峰村,屏峰村这里下去没公路了,开始走路,走了7.5公里到达了下党。有的地方,还要手脚联动 ,前拉后推,才能够走得出来,这段路是最艰难的一段。”
到达下党后,习近平访贫问苦,现场办公,为下党谋发展、解难题,筹集资金72万元,用于水电和公路建设,从而开启了下党脱贫致富的历史征程。
时任寿宁县常务副县长 连德仁:
“他跟下党的干部说,下党干部关键的不是‘唱’功,你的关键要‘做’功,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村一户的来帮扶,用他现在的观点就是精准扶贫了。”

下党之变,首先从“路”开始。他们在绝壁上修公路,在大山中谋发展。1991年,下党乡开通了第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乡亲们纷纷赶来观看通车仪式。
目前,下党乡已先后开通5条进乡公路,10条进村公路,其中包括一条出省公路,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催生了经济活力。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 王菊弟:
“现在的村容村貌,还有进村公路得到了改善,我们个人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特别是现在也有我们自己的产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下党巨变的背后,是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殷殷期望。 
“精准施策”,无疑是下党蝶变的华彩篇章。宁德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脱贫致富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实施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品牌扶贫、金融扶贫,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贫困乡大力支持,持续释放能量。
省市县连续15年下派干部进驻下党乡的10个建制村,他们驻村蹲点、进村入户,实行一人一策,找“病根”,拔“穷根”,激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寿宁县纪委巾帼信访服务队:
“我们对精准扶贫户,大家都比较关心,有1000块钱的帮扶资金已经到你账户上了没有?”
2019年初,下党乡118个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帽”。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 王光朝:
“我们脱贫了,就想给总书记报个喜,我们信写上去不到20天,总书记给回信了!信上面的一句(行)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下面有习近平三个字,是草写(手写)的,我们大家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

习总书记回信:
“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非常高兴。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 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给闽东干部群众带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依托绿水青山和传统古村落,下党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建设鸾峰桥主题文化公园、沿河步行栈道、文昌阁景观、修筑安全生态水系等项目,打造“红色下党”“下乡的味道”等旅游品牌。下党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总书记当年走过的羊肠小道,成了党群连心路和观光步道。

如今,下党已有1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这家“百口食堂”的老板王明寿,看好家乡的发展前景,返乡创业,生意日益红火。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 王明寿:
“这张照片就是当年习总书记到我家老房子里面的照片,背面这个是我的叔叔,因为我们家是烈士家属,当时我们下党这个地方很穷,我十几岁就出去打工,然后一直到2017年时候,我就回来开了这个店铺。随着下党知名度的提高,我相信我这个百口食堂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73岁的王光朝从来不敢想象,快递小哥成了他的常客,自己的农产品能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 王光朝:
“我这个门外一面旗子,这面旗子呢是我们的国家送幸福,政府送幸福,然后我想了下,把房子整起来,把这个茶店开起来。2017年(收入)2万多元,2018年(收入)3万多,2019年(收入)4万多了。这个都是我们国家给我们送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远山如黛,茶园如画。这里的土壤富含硒锌元素。下党乡将每家每户的零散茶园整合在一起,推出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认租。茶园从收入原来的每亩不到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千多元。
寿宁县下党乡村民 王菊弟:
“我们下党乡成立了一个联合社,统一管理价格、病虫害、茶园管理等,以公司、联合社加农户这一模式来经营。全乡的群众不用愁茶叶卖不出去,在家里就可以把茶青卖给联合社,联合社直接到公司生产,销售出去。”

寿宁县下党乡岗后村民 范晓鹏:
“下党的发展形势很好,正好我们岗后这个土地,适合种这个猕猴桃,我是在上海开超市,从2017年10月回来,然后自己大概种了四十几亩的猕猴桃,第二年发展了村户二十几户,大家一起合作种这个猕猴桃。”
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脐橙、锥栗、毛竹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滴水穿石扶贫路,合力催开幸福花。2019年,下党乡累计接待游客18.3万人次,村民直接增收900多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8年的186元增长到2019年的14777元,增长了70多倍。下党的经验作法,列入国务院扶贫办精选推广的12个典型案例之一。下党的脱贫故事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寿宁县下党文创园画家 吴祥胜:
“我们准备在这边用我们的油画笔把这些山清水秀的风景记录下来。”
使命在召唤,梦想在延伸。从崎岖坎坷的贫困路,到四通八达的脱贫路;从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到全面小康的幸福路。在闽东这块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躬身实践,缔造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宁德模式”,成为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的成功典范。回望来路,下党沧桑巨变;前瞻未来,闽东正迈向全面小康!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