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 | 第四十七期《洋面会议》《西竹岔战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11-15 16:14:39
第四十七期
1935年1月中旬,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城阳镇洋面村的山坳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叶飞主持,马立峰、詹如柏、冯品泰、赖金标、叶秀蕃等参加。会议就如何应对敌人大举进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委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最后独立师政委叶飞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态势,提出了必须下决心转变斗争策略,独立师应立即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转移到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争。洋面会议在闽东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确立了实行战略转移、打一仗再走的决策,变苏区为游击区,结束了盲目应战、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了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转变,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至此闽东苏区变为游击区,闽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洋面会议旧址
1935年1月,根据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洋面会议作出的战略转移决定,闽东独立师从福安洋面山上撤出,向柘洋、寿宁山区转移。1月14日,独立师主力部队到达柘洋洪坑村时,获悉国民党新十师一部将从石二、西洋向佳浆、沙坑一带“追剿”红军游击队,独立师领导人冯品泰、叶飞、赖金彪决定利用洪坑一带的有利地形,在西竹岔设伏,予敌以坚决打击。1月14日夜,独立师和当地赤卫队2000余人埋伏在西竹岔山头。1月15日拂晓,敌人进入包围圈,红军凭借着西竹岔险要地形两面夹击,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钟。这时,敌援军赶到,对独立师进行反包围。独立师领导人认为重创敌人的目的已达到,遂撤出战斗,分路突围。西竹岔战斗是闽东独立师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消耗战,敌死伤500余人,红军游击队也伤亡200余人。
来源:中共福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