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 (记者 林珺) 12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宁德市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宁德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是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在传统戏剧类中,福安市平讲戏上榜,在民俗类中,柘荣县马仙信俗上榜;另外,还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也是153项,在传统技艺类中,宁德市畲族银器锻制技艺上榜,在民俗类中,霞浦县畲族婚俗上榜。
我市是国内畲族人口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宁德市畲族银器锻制技艺和霞浦县畲族婚俗就是很好的代表。而“平讲戏”是我省独特的地方剧种,在闽东北各县流行,由于唱词和对白都用方言,平白如讲话,故称“平讲戏”。“马仙”则是我省仅次于妈祖及临水夫人的第三大女神。马仙信仰在千年的承传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仙民俗文化,最主要的就是马仙迎送巡游仪俗。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此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务院在通知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6项。
新闻链接
宁德市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我市5项入选,分别是:民间文学类的畲族小说歌,民间音乐类的畲族民歌,传统戏剧的屏南四平戏、寿宁北路戏,杂技与竞技类的宁德霍童线狮。
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一批扩展项目中,我市再添6项“国宝级”非遗项目,分别是:传统戏剧类的屏南平讲戏,传统技艺类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民间信俗类的陈靖姑信俗、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蕉城霍童铁枝、福鼎沙埕铁枝、屏南双溪铁枝),以及扩展项目中传统美术类的剪纸(柘荣剪纸)。
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又有3项名列其中,分别是:传统技艺类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民俗类的福鼎瑞云四月八歌会,以及扩展项目中传统技艺类的福安畲族银器制作技艺。这其中,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柘荣剪纸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分别是:传统戏剧类的福安市平讲戏、民俗类的柘荣县马仙信俗,以及扩展项目中传统技艺类的宁德市畲族银器锻制技艺、民俗类的霞浦县畲族婚俗。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