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乒乓球跳动的声音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全家福安”首届福乒赛正面向全网征集“福安乒乓故事”,让情感与乒乓共鸣,让故事与福安相融。
第五期优秀作品来了!
此次选登作品
《施秋华:包裹洪流中的“乒乓隐侠”》
“施秋华!”“诶!来了!”随着同事一声呼喊,施秋华如离弦之箭冲向物流线。取件、扫码、分拣,三个动作一气呵成,仿佛经过精密计算的战术演练。
在福安市圆通集运中心的分拣线上,施秋华的身影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他的双手如同被岁月打磨过的机械臂,十指翻飞间,数百个包裹被精准分类,在传送带上划出整齐的队列。鲜少有人知晓,这位60岁物流老将的手速与反应力,源于近二十载的乒乓球淬炼。
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洒落,公园里已响起清脆的击球声,汗水浸湿了衣衫,但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施秋华与球友们正在进行练习发球,他左手持拍,右手将球抛向空中,手腕轻抖间,球拍与球碰撞出“啪”的一声脆响。黄白色小球如流星划破晨空,在距地面半米处精准弹回,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
“每天早晨七点必到公园。”施秋华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笑道。汗水浸透了他的红黑色的工装,却冲不淡眼中的光芒。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幅不断变换的拼图:当过面朝黄土的农民,开过穿山越岭的货车,做过鞋厂工人、电机工人……如今,他是分拣线上的“快手王”,却始终自称“一个会打乒乓球的普通劳动者”。“工作会变,场地会换,可只要球拍在手,心里就踏实。”施秋华笑着说,唯有那颗银白色小球,始终在他生命中跳跃不息。
在“山海交响,福聚白石”的福乒赛现场,施秋华代表上白石队出战。他小心地从防水布中取出那支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球拍——塑料拍柄的胶皮已被磨得发亮,边缘处甚至露出木质本色,却依然被他视若珍宝。双打决赛中,面对年轻选手的暴力扣杀,施秋华的球拍如传送带般平稳应对。最终,上白石队虽败犹荣,但观众席为施秋华的表现所发出的掌声远比冠军更热烈。
对施秋华而言,乒乓球不仅是爱好,更是生活的镜像。“分拣快递要‘眼疾手快’,打乒乓得‘心细手稳’,其实都是一回事。”他笑着说,“我们分拣员不仅能‘分’包裹,还能‘分’胜负!”
清脆的击球声划破暮色,银白色的光点在晚风中划出优美弧线。这弧线里,有麦田的麦浪,有货车的轨迹,有鞋厂缝纫机的节奏,有电机转动的精密,有包裹的流转,更有一个普通劳动者用二十年时光写就的热血诗篇。或许,真正的体育精神从不在领奖台上,而在每一个平凡人咬牙坚持的瞬间——正如福安人骨子里那股“乒”搏向前的劲头,总在不经意间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