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郑赛娇:用信息化教学为乡村教育插上“智慧翅膀”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5-05 19:23:57
一次偶然的培训,让她与“互联网+”教育结缘,逐步从不懂网络技术的“小白”成长为信息化教学的行家里手,运用科技让乡村语文课堂活起来,成为学生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劳模风采”系列报道今天为您介绍宁德市劳动模范、下白石中心小学高级教师郑赛娇。这天,郑赛娇正在为学生们讲授《梅兰芳蓄须》一课。课堂上,她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技术平台,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梅兰芳这一人物的经典形象,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1996年从教的郑赛娇,长期在下白石偏远农村完小校、中心校等岗位历练,让她成长为当地有口皆碑的优秀语文教师。但她总感觉在“老师单一输出、学生单一输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很难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乐教好学”的目标。2014年,学校组织的一次电子白板培训,让她找到了更迭教学方式的突破口。
宁德市劳动模范、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郑赛娇:原来的PPT,教学线性比较强,学生只能跟着我们的课件走,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比较被动,用了交互式白板以后,就实现课堂中老师之间和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欣喜之余,只会一些简单Word文件编辑的郑赛娇,也感到了本领恐慌,课余时间赶紧四处求教和上网搜索各种白板软件教程,尝试着自己制作白板课件。
宁德市劳动模范、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郑赛娇:国庆7天,我就猫在学校折腾这个软件,因为鸿合白板是全英文的我不懂,当时特别感兴趣,为了便于后期的学习,我还特意彩色打印了100多页的内容纸张,一边拿着纸质的教程,一边用手机的视频一步步去练。学习新知识的路上,郑赛娇坚信勤能补拙。无数个深夜,家人都已酣睡,她仍守在电脑前折腾一个又一个的软件,反复钻研微课录制,音视频剪辑、图片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将它们一一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宁德市劳动模范、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郑赛娇:有时候半夜三更,要在电脑前面熬,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前功尽弃,只能慢慢磨炼、静心平心,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林丽花:这期间也看到她遇到了一些问题,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放弃,乐观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录制微课的时候,我看到她总是反反复复地琢磨,一遍又一遍地录制,有时候会录制到深夜,甚至到凌晨都不放过,一直在追求完美。凭借多年努力,郑赛娇已成为我市信息化教学的领军人物。2015年参加第八届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比赛,其课例荣获全国一等奖。2019年参加第23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2020年她的微课《梅兰芳蓄须》参加“一师一优课”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优,2022年,她经营的“教师网络空间”参加全省比赛,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空间 。
下白石中心小学学生 石致晨:她时常在空间上发布一些课前自学的视频和微课,使我们提前了解了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在班级管理优化大师上对我们进行加星,鼓励了我们学习的上进性和积极性,我认为郑老师是我遇到过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深感农村信息化教学任重道远的郑赛娇,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更不吝成就他人,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创办信息化教学工作室,对学区年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指导他们参加各级比赛。同时还开设了公众号,把劳动成果公开传播给更多教育同行。针对新疆、云南、甘肃等薄弱农村学校进行网络远程帮扶,点对点、连成面,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农村孩子。
下白石中心小学工会主席 林秒:她会经常组织我们全体老师,进行观课磨课,比如上午听完课就马上去评课磨课,经常会到12点多,有时候一天的任务完成不了,还要晚上继续加班磨完。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赵昕彤:像之前的2.0工程,包括像对于新老师信息技术培养这一块,她有的时候会利用自己的周末时间,然后给我们开一些线上的培训。她会组织我们在周末时间集中进行培训,这对我未来的一个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都是帮助非常大的。宁德市劳动模范、下白石中心小学教师 郑赛娇:我们下白石学区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传帮带。我们得到别人那么无私的帮助,我们去回馈别人是不是很理所当然。所以我就看到那些新入职的老师懵懵懂懂的,我就觉得好像有说不清楚的一种义务,觉得应该去指导他们去做这一块,当你看到他们进步了,有收获了,我们会特别的开心。
记者:陈政清 赵春朋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