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最美科技工作者”
——郑柯发
郑柯发,男,汉族,福建福安人,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松罗乡兴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曾获福建省劳模、2022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人物”、2024年度福安市“双带党员”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来,他摸索葡萄栽培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由农民转型为葡萄产业带头人,为乡里带来亿元“晚熟葡萄”产业,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 郑柯发(右二)
郑柯发本是松罗乡的木匠,对葡萄种植一窍不通,决定改行种葡萄之时,他已人到中年。1998年,平原地区发展正旺的葡萄,点燃了他的增收梦想。那一年,他与村里的6个伙伴开始种植巨峰葡萄,但因天气、技术等原因,第一批引种的葡萄全军覆没,伙伴们便放弃了种植葡萄,唯有郑柯发坚持了下来。
▲ 郑柯发(右一)
自从转行后,郑柯发便开始写“葡萄日志”,栽种、剪枝,施肥、用药……遇到的问题、应对的方法,都被他三言两语记在日记里,成了来年的“葡萄种植经”。他到已有10多年葡萄种植历史的赛岐镇象环村拜师学艺,了解到种植葡萄的地理条件、光照条件及田管技术等,到上海马陆、江苏句容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摸索攻克高海拔山区种植葡萄各环节的关系链技术,2011年和2013年,他种植的晚熟葡萄2次荣获全国优质葡萄评比金奖。因为他,晚熟葡萄成了松罗乡的经济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产值1.6亿元,而他也因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在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虽然他自称是“土老帽”,却是村民们公认的致富带头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柯发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富起来才是真正富。”在与葡萄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郑柯发渐渐成长为一名葡萄种植土专家,几年间,他不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普及葡萄栽培“五新技术”,培养了科技种植户500多户,带动了松罗乡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惠及全乡1.5万多农民。
2009年,他创立福安市兴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先后吸纳建卡立档贫困户11户,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
看着身边的种植户们年龄越来越大,爱琢磨的他又有了新的思考,怎样才能让葡萄种植更智能?他不仅在想,还在积极探索实践,目前他的智慧果园已装上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只要一拧开关,就可以实现喷灌、施肥自动化,效率提高,人也轻松了。他还开辟了新品种实验园,试种“黑蜂”“金手指”等葡萄新品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将继续深入松罗乡各村开设抗旱保苗、果园管理等“田间课堂”。实操培训后,通过让农民“点单”、专家“配菜”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带领乡亲们种好葡萄,让葡萄种植更有科技范,以科技赋农,实现科技富农。”郑柯发说。
来源:松罗乡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