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寻访,喊你打卡福安红色阵地啦!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1-04-09 21:47:32


如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那么开启一段红色旅程
就是重温初心使命的最好体验
作为全市共青团组织学党史
“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
组织一次红色寻访你完成了吗
为大家整理了我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和红色资源
一起踏上这场红色之旅
重温红色经典吧!


第一站

闽东革命纪念馆




闽东革命纪念馆,是反映闽东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专题性纪念馆,位于于福安市新华北路2号。

1984年,适逢闽东苏区创建50周年之际,由中共宁德地委、行署策划筹建,福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1988年4月竣工。次年7月1日正式开馆。叶飞副委员长为该馆题写了馆名。该馆座落在福安城关甲杯山,南邻闽东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3836平方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2005年被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授予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评为宁德市级党史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二站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




该馆位于福安市新华北路2号。座落在福安城关甲杯山,紧依闽东革命纪念馆西侧,坐北朝南。由中共宁德地委、行署策划筹建,中共福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1988年4月竣工,1989年7月1日开馆。由叶飞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馆陈列展厅面积342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三个部份。展出革命旧址照片、图表120幅,文物76件,人物照片38幅,历史画4幅,再现了闽东畲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她是闽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型设施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于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三站

闽东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福安市区甲杯山公园路13号,由纪念碑、烈士墓组成。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4米,碑座四周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张鼎丞、陶铸、粟裕、叶飞、范式人、曾志的题词。纪念碑北侧是革命烈士公墓,以纪念詹如柏、陈铁民、阮英平等282位烈士。

1987年,经福建省省人民政府批准,陵园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四站

闽东苏区纪念馆




闽东苏区纪念馆建于“闽东革命首府”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主要由纪念馆、纪念碑、登山台阶、馆前广场等四个部分组成。该馆以“五百里红色苏区”的创立和建设为主线,展出闽东革命文物史料。

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展示了300多幅珍贵的闽东苏维埃革命斗争历史图片和部分资料,陈列了叶飞、曾志当年的革命用具等文物,是闽东老区红色之旅的重要窗口。

闽东苏区纪念馆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传统,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五站

柏柱洋斗面村革命旧址




斗面村革命旧址主要由五座民国时期所建的土木结构的独立的中型民居组成,建筑面积总计1200多平方米。分别为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闽东革命互济会等旧址。

1993年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安市以闽东苏区革命斗争历史为开发素材,侧重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闽东人民在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历程中的革命壮举进行挖掘,突出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牺牲精神这一教育题材。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六站

松罗乡“九家保”旧址




南溪村又名“九家保”村,是闽东著名的“九家保”事件发生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在1933年10月,闽东主要领导人叶飞、马立峰、詹如柏等7位同志秘密来到南溪村的施脓禄家召开福安中心县委重要会议。不料与反动派遭遇,7位领导全部被捕,为了在身份尚未暴露之前施行大营救,以施脓禄为主的9位村民以全家生命财产作抵押,还四处筹款五百块银元,救出了七位领导人。事后敌恼羞成怒,施脓禄被施以最残暴的磔刑,壮烈牺牲,联保的9家以及其它群众的房屋共13座被烧毁。

这就是闽东革命史中著名的“九家保”事件,这是党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施脓禄烈士故居旁,新建了“九家保”纪念碑、纪念亭及纪念馆,将苏区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发扬革命先烈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七站

柏柱洋分田斗争遗址




柏柱洋分田斗争遗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前,1934年2月17日,福安中心县委在溪柄甲厝召开了为期4天的扩大会议。叶飞、马立峰、詹如柏、曾志、郑宗玉、任铁锋、郭秀山、詹建忠等中心县委委员以及各县委、区委的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马立峰作目前形势的报告,并传达了临时省委的指示,做出了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运动等决定。

福安分田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对苏区的土地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址1985年10月11日公布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八站

马立峰烈士纪念室、纪念碑和亭




马立峰烈士纪念室位于福安市溪柄镇立峰村委会二楼,其前方建有叶飞题词的“马立峰烈士纪念碑”和曾志题词的“马立峰纪念亭”,外间置马立峰烈士铜象一座,内间为马立峰烈士事迹展室,记述了马立峰烈士生平及战斗事迹。

马立峰烈士纪念碑、亭于1987年经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批准兴建,2009年定为福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九站

东山村革命后方遗址




红二团后方医院,设在柏柱洋东山畲村雷奶富厝,建立于1934年春。9月后,转到坑口村附近的三溪岭头村,不久再迁柘荣高丽村。

红军医院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差,医生以中医师居多,没有专职护士,伤病员的护理及勤杂工作都由当地青年妇女担当。他们凭籍对革命同志的阶级感情,克服重重困难,边干边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终于使大批干部战士很快康复重返前线。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伤病员后来都病愈出院,成为闽东独立师的骨干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站

狮峰寺闽东红带会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狮峰寺内。1933年初,红带会遍及闽东北各县。“闽变”发生后,为了适应当时闽东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便于调动和指挥分散于各地的红带会,以集中优势兵力,支援各地的武装暴动,福安中心县委决定正式成立闽东红带总队,总队长邓奶坤、政治指挥员施细茄。红带会总部就设在福安柏柱洋狮峰山麓的千年古刹——狮峰寺。

该址1985年10月11月公布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狮峰寺则于2006年经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一站

福安市烈士陵园




福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前身是赛岐革命烈士纪念塔,原位于前进桥头店山坡上,由于赛岐大桥的建设,于1997年搬迁到狮子头村鸭边山上,占地10亩,兴建了纪念碑、烈士墓、烈士亭、廓亭、台阶、展示馆、陵园道路和护坡等设施等工程。烈士陵园内陈列烈士事迹、抗战情况简介、人物雕像等实物5件、图片20幅、文献资料2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二站

毛家坪村史展览室




毛家坪村是闽东革命老区的重要基点村,在革命战争年代,叶飞、曾志、范式人、陈挺、许威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发动领导农民运动,有23名英烈在革命斗争时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88年深冬至1990年5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轻车简从,先后三次深入毛家坪村调研、访贫问苦、体察民情,给这里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资保障。毛家坪村史展览室占地1.5亩,建筑面积410平米,有党建扶贫展示馆1处,生态菜园1处,“扶贫农家乐”1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三站

革命老妈妈潘玉球事迹陈列馆




潘玉球故居地处福安市溪潭镇磻溪村街尾路,占地约7亩。磻溪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这座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古宅,曾是闽东革命事业中的重要联络站、聚集点,叶飞到福安开展革命的第一个落脚点,掩护了许多革命先辈,它的主人则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革命先辈马立峰、英平、叶飞、詹如柏、颜阿兰、曾志、施霖、陈挺等在此浴血奋战过,在此建立了福安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梧桐太后根据地。革命老妈妈潘玉球一家三烈士、四“五老”,她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过叶飞、曾志等同志,其光荣史迹现在该故居所设的纪念馆展出。该房现作为闽东革命时期叶飞旧居、革命老妈妈潘玉球事迹陈列馆、宁德市、福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德市党员教育基地、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馆于2008年5月30日揭牌开馆,先后有近20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到该房屋参观、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四站

下白石英平村阮英平纪念室




英平村是以阮英平名字命名的村庄,阮英平是闽东杰出革命烈士,其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闽东儿女。“阮英平烈士纪念室”位于该村村委楼,展厅面积约200平米,展出珍贵图片、题词40多幅,展现了英雄故里浓厚的红土地文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五站

福安市档案馆




福安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用展区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共陈列展板36块。展出内容为档案馆珍藏的苏区革命史、坦洋工夫红茶、闽东电机图片、福安撤县建市、名人字画、木拱廊桥、民国时期老照片、福安畲族、福安宗教、历史名人、福安历史、教育文化、农业发展、珍贵族谱、茶文化交流会、茶银票等资料,反映了福安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六站

后洋三英纪念馆




后洋老区人民在闽东特委书记詹如柏,闽东特委委员、福寿县委书记詹嫩弟烈士和闽东福将陈挺将军等三位英烈的领导下,投身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付出重大牺牲,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米, 建筑面积300平米,图片150幅、文献资料32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缅怀革命先烈、打卡红色地标、讲述党的故事

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中

了解党的历史、增进爱党之情

学党史,正当时
青春寻访,红色打卡
小伙伴们抓紧约起来吧


来源 | 福安共青团




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今日福安》报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