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敢想敢干的“茶花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0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郭雅明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09-04-10 04:33:56

  福安新闻网(郭雅明)她下岗后潜心研究工艺茶,能让玫瑰花盛开在茶水中;她发明的工艺茶曾用来接待前来访问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她的工艺茶曾获“茶王”美誉,并被推荐为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中国茶产品,在法国被称为会开花的中国茶;她获得6项国家专利,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民和下岗工人因茶走上致富之路。她叫薛彤云,福建省福安市工夫茶叶公司副总经理,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业奖的获得者,也是福安首届“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获得者。

敢想,为茶艺添新葩

    1991年,中专毕业的薛彤云如愿分配到了“坦洋功夫”茶产地——福安市社口镇茶叶站工作。对于一出生就接触茶的薛彤云来说,进国营茶厂工作可谓是如鱼得水,能将从小耳濡目染获得的种茶、采茶和制茶的经验积累运用到工作中,学以致用,令她感到十分欣慰。1993年,因体制转轨,国营茶场面临停产,刚20岁出头的薛彤云下岗了。凭着一股坚忍不肯服输的劲头,她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依然怀着对茶的热爱和对制茶工艺的执著,再加上父亲的大力支持,薛彤云东借西凑,办起了自己的小茶厂。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规模小、资金少的家庭作坊式的小茶厂毫无优势可言,薛彤云和她的茶厂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薛彤云听哥哥说:“现在女士们都流行喝玫瑰花茶,如果你能把玫瑰花放入茶中,一定会吸引一些女顾客。”薛彤云如梦初醒,茅塞顿开。只要能独辟蹊径,将花与茶完美地结合,走一条有特色的路,就可能创下自己的事业。
  一直潜心研究茶艺创新的薛彤云萌发了生产“能开花的茶”的念头。和传统的制茶工艺完全不同,这种“能开花的茶”并不是简单的将花和茶揉在一起。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要精准地计算出茶叶的浮力,才能保证包裹了鲜花的茶球会稳稳地沉在杯底;要控制好茶茎、花朵次第展开的顺序和时间,才能保证茶开花绽的动态效果。终于,经过反复试验,她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花茶捆扎法,把干花和经过特殊窨制的茶叶捆扎成茶球,实现了“花在茶中开”的奇景,薛彤云给它命名为“工艺茶”。
  工艺茶的生产为纯手工制作,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部分妇女劳动就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从事工艺茶产业的工人数量在3000人以上,而且这十多年随着工艺花茶的畅销,带动福安周边的茶青价格提升,进一步增加茶农收入,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敢干,独辟茶业新疆土

    1999年,薛彤云走进了专利律师事务所,申请了“茶造型结构”的专利和第一个外观专利“造型成茶”(毛笔尖状)。此后的几年里,为了保护每年开发的工艺茶新品种,她又陆续申请了2项外观专利。
     薛彤云和她的造型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成长起来。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薛彤云发现颗粒状的造型茶并不适用于市面上普通的茶叶包装,于是精巧的小木盒,别致的收口袋子,这些专为造型茶量身定做的新型包装方式便应运而生,她也为些包装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纯手工的制茶工艺限制了产品的数量和企业的规模,薛彤云的茶叶常常供不应求,为此,她又研发出“填馅式”茶饼,并实行机械化生产,成功后她又及时申请了专利。巾帼发明家的称号更是让她成了远近闻名的人。
   现在的薛彤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茶叶研究所,企业年产茶叶30000多斤,产值达上千万元,她的“立农”牌造型茶荣膺“茶王”美誉,远销至美国及东南亚。艺术茶定位于人生感悟,并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和包装,赋予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来满足客户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薛彤云生产的艺术茶被上海湖心亭推荐为“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中国茶产品,被北京老舍茶馆用来招待各国政要,被好几个驻外的中国领事馆选为招待用茶之一。
    做自己所熟悉的,然后想他人之不敢想,不能想,不愿想的创新,这是薛彤云成功的秘诀。她说:“我出生于茶叶世家,父辈、兄长都是业内资深人士。所以,我在自主创业时就自然选择了茶叶行业。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茶叶去选择其他的行业。”薛彤云深知自己从小了解对茶叶,这就是她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放弃自己的优势。现在福安市工夫茶叶公司通过艺术茶这个专利产品迅速扩大,并一直坚持以农业事业为主业,薛彤云说:“因为这是我们热爱和熟悉的行业。”

艺痴者,技必良,事必成

    一个脚印一窝汗水要让花朵盛开在茶杯中,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关山重重。彤云把玫瑰干花包在茶心里,捆扎成茶球后放入茶杯中,再用开水缓缓冲进茶杯,一次、两次、三次……两个眼睛都瞪酸了,只见膨胀了的茶球浮沉不一,一个花芽儿也没露鼻露眼。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使花蕾般的玫瑰花在茶杯中升起,取得了茶造型结构工艺的第一次成功。
  但,玫瑰不开花,彤云不开心。试验屡遭挫折,彤云偶尔都闪过放弃的念头,但她从小养成倔强的性格,绝不肯中途认输,继续试验探索。
    玫瑰试验不成,她就换别种花,一种又一种、一遍又一遍地试验着。艺痴者,技必良。那天清早,她将夜间揉制的茶球,放进玻璃茶杯里,再缓缓地冲进开水,沉在杯底的茶球,吐出晶莹剔透的小气泡,包裹在茶球外围的茶芽依次展开,金黄色的桂花从茶心处悠然升起,茶球中央绽开一朵橘红色的百合!彤云立马大呼小叫,喊醒家里人来欣赏,分享这成功的喜悦。

为茶艺添新葩

    1999年,薛彤云走进了专利律师事务所,申请了"茶造型结构"的专利和第一个外观专利"造型成茶"(毛笔尖状)。此后的几年里,为了保护每年开发的工艺茶新品种,她又陆续申请了2项外观专利。
  薛彤云和她的造型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成长起来。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薛彤云发现颗粒状的造型茶并不适用于市面上普通的茶叶包装,于是精巧的小木盒,别致的收口袋子,这些专为造型茶量身定做的新型包装方式便应运而生,她也申请了包装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纯手工的制茶工艺限制了产品的数量和企业的规模,薛彤云的茶叶常常供不应求,为此,她又研发出"填馅式"茶饼,并进行机械化生产,成功后她又及时申请了专利。

生意红火益众人

  1999年,彤云创办的福安市工夫茶叶有限公司,已拥有了茶造型结构、包装外观等7项专利。 有了独家创新的艺术茶,又有国家专利的保障,薛彤云创办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设有茶叶研究所,年产茶叶1.5万多公斤,产值上千万元,茶叶畅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产品供不应求。2006年,薛彤云公司选送的《丹桂飘香》、《飞雪迎春》,囊括了 “首届中华名茶”工艺茶类评比的金银牌。从2002年至今,公司的茶产品先后6次获得全国最高奖一等奖、优质奖、优胜奖、工艺奖等荣誉。
    彤云公司的茶产品以“立农”牌为商标,就是标示着服务于“三农”。公司200多工人,全部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和下岗工人,公司特地在闽东多处高海拔偏僻山区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并指导茶农生产,每年向他们收购无公害茶针,既保证了茶原料质量,又辐射带动上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作者:郭雅明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