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村1300多吨水蜜桃供不应求,卖出60元/公斤的好价钱。为何如此走俏?靠的是科技与文化。
在村委楼最醒目位置,挂着“水蜜桃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图。村民种桃严格按此操作,加上独特的气候环境,该村出产的“穆阳水蜜桃”远近闻名。
水蜜桃热销,文化功不可没。每年桃花盛开,村里免费开放桃园,举办桃花节,组织村民盘歌,浓郁畲乡风情和灼灼桃花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
赏花归去总思桃。“我家只有9亩桃园,纯收入二三十万,法宝就是科学种植和文化宣传。”吴树灿说:“南方雨水多,这几年我们还尝试大棚种桃,以提高水蜜桃品质,延长采摘期。”
溯溪而上,来到“中国特色村”溪塔,畲民种葡萄也结出“致富果”。十年间,从“野葡萄”变成畲民致富的“金葡萄”, 村民收入与虎头相当的溪塔村也遵循了“文化+科技+生态”的发展路子。
采收季节已过,家家正自酿葡萄酒。徜徉于葡萄架下,扑鼻而来的酒香,夹杂着几句畲歌,让人如痴如醉。村民兰伏兰和记者聊起了致富经——
“5年前,一斤葡萄卖不到1元。近年,村里大力推广刺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和订单农业;同时连年举办畲乡刺葡萄文化节,品牌效益凸显,价格逐年攀升,今秋一斤卖到5块多。”
仓禀实而知礼节。畲村传统文化在富足的生活中得以传承,越酿越美。“美丽畲村,不仅风景要美,更要人和,两村60年来从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兰伏兰指着身后的葡萄园说。据了解,该村家家户户的葡萄枝蔓缠绕,你中有我,却从未因采摘而闹过别扭,同饮秀溪水的两村之间也极少发生争执。乡间邻里经常互相学习、借鉴种养技术与经验,农闲时还举办畲歌赛。
“品美酒,享小康,生态文明促发展……”悠扬的畲歌声声入耳。正在“四下基层”办实事的乡党委书记兰和鸣说:“今年,市乡两级政府已着手将两村打造成‘中华畲族文化民俗村’,旅游兴乡蓄势待发。”
被畲乡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的美国人Jeff Smith说:“过上小康生活的畲民非常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畲族文化的传承,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