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百香果枝蔓
蓝莓熟时来采摘
福安新闻网消息(丁立凡 林耀琳 摄)盛夏时节,福安溪尾镇马山村的一片山坡上,温带水果蓝莓结出了一串串紫色的果实;热带水果百香果网球大的果实也缀满了藤架,十分惹人喜欢。马山农场是福安最大的特种水果种植园,今年是温带水果蓝莓首次结果,眼看着丰收在望,农场主钟奶宝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溪尾镇靠山面海,气候温暖温润。2009年,钟奶宝瞄准特种种植业的光明前景,租下了溪尾镇的一千多亩荒山进行开荒。他成立福安市宝宏林木植专业合作社,从山东、贵州等地引种百香果、蓝莓、樱桃,从洛阳引进牡丹进行种植。
为了能够让这些娇贵的水果、花卉能在亚热带安家落户,他吃住都在离镇区5公里的农场。山上乱石成堆,杂树丛生。泥瓦匠出生的他在山上建立了一间简易房子,把家搬了过来。每日黎明,他就带领工人们一起上山开荒锄地,总要到天黑才收工回家。又硬又重的锄头、钉耙把他的手掌磨出了血泡、硬茧;几个月下来,白晰的脸庞变得灰黄粗糙。许多人劝他放弃,可他总是摇摇头。经过近半年的拼搏,荒山终于成了"绿洲"。他首批栽种的200多亩果树全部成活,一天天茁壮成长。到了2010年春,当满山的果树开满了花,钟奶宝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不料2011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袭来将农场里的木瓜、百香果全部打落。那一年,钟奶宝的农场经济损失高达四十多万元。但他并没有被失败击垮,而是认真总结教训,从贵州省农科院高薪请来专家指导。科技人员到果园里做现场"诊断",辅导员工修剪、施肥和喷治农药,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并根据果园的土壤特点,重新规划布局,引种特种水果,严格依靠科学技术来管理果园。
经过两年来的细心呵护,今年春节,农场引种的牡丹获得成功,一株卖300-600元。樱桃种植也大获成功。五千多株樱桃,今年收成二十多担。由于上市时间错开了高峰期,每公斤批发价能达到六十元。现在,百香果、蓝莓也都丰收在即。
百香果、蓝莓、樱桃都是经济作物极高的温带水果,钟奶宝对自家农场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计划将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无公害特色水果、花卉种植园,吸引城里人来“农家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不断减少,如何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更大收益,开展特种种植和特种养殖是一条重要的出路。福安农业局局长李以训认为,目前这些特种水果初步试验成功,说明一些温带、亚热带水果的品种能够在福安生长。福安农民尝试种植蓝莓、百香果等水果,为我市调整农业产品结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