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更是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
2023年初,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意见,我市积极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格局,持续深入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早在2021年我市就出台了《福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学生美好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双方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市教育局思政股负责人林奶良告诉记者,截止日前,74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已对8万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其中本学期期末阶段对16511名学生进行登门家访,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周密部署,提前制定计划
“为保证此次家访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家访活动方案,对家访策略、形式、内容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不仅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特别关心......”“各位班主任要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和家长沟通,预约时间,保证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福安七中、康厝中心小学、德艺学校小学部等各学校纷纷召开教师家访培训部署会,对家访活动制定详细计划。
在家访活动开展前,市教育局局长林成增在全市校(园)长会议上做了专门强调部署,并指示市教育局思政股进行跟进指导。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由德育处(政教处,下同)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家委会代表等组成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和实施方案,对家长的家访意愿全面摸排,对教师的人员分组、家访路线、家访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实时指导,要求原则上每学年至少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确保家访100%全覆盖。
每到一户,老师们都与家长、学生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推心置腹,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听取家长真实想法,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同时深入特殊学生群体家中,辅导学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和单亲学生,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如今,两位孩子有了明显变化。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和他人交谈时能大方注视对方。元旦,老师为他们挑选过年衣服时,他们也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走进学生,了解关心学生的生活、心里的状态,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家访后,兰莲菊在家访手册中记录写下这段话。
一次次带温度的双向奔赴,凝聚家校的教育合力,在老师与家长“零距离”的沟通中,家访将关爱与温暖传递,搭建起家校沟通联络的“暖心桥”。
家访,拉进老师家长距离
福安五中多年来,将“教师节家访”作为每年教师节的固定活动,成立家访小组走进开学后还未报名的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及特殊类型学生家庭,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耐心沟通,勉励学生及家长正视困难,自强自立面对人生;松罗中学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时间活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分类家访,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失独子女等重点走访,听取家长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上白石中心小学就学生期末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等与家长真诚交流,并叮嘱家长、学生在假期要注意防火(燃放烟花爆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赛岐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携手各班主任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学生家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家长、学生排难解忧。
记者:郭杨贞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