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让教育更有温度——福安市教育系统开展家访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2-05 17:08:04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更是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

2023年初,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意见,我市积极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格局,持续深入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早在2021年我市就出台了《福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学生美好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双方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市教育局思政股负责人林奶良告诉记者,截止日前,74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已对8万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其中本学期期末阶段对16511名学生进行登门家访,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周密部署,提前制定计划

“为保证此次家访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家访活动方案,对家访策略、形式、内容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不仅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特别关心......”“各位班主任要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和家长沟通,预约时间,保证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福安七中、康厝中心小学、德艺学校小学部等各学校纷纷召开教师家访培训部署会,对家访活动制定详细计划。

在家访活动开展前,市教育局局长林成增在全市校(园)长会议上做了专门强调部署,并指示市教育局思政股进行跟进指导。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由德育处(政教处,下同)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家委会代表等组成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和实施方案,对家长的家访意愿全面摸排,对教师的人员分组、家访路线、家访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实时指导,要求原则上每学年至少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确保家访100%全覆盖。

为使家访活动井然有序进行,城北中学将家访队伍分为全体教师家访团和校领导班子家访团;福安九中采用副校长加不同年段老师的形式组成多支家访队伍;湾坞中学家访队伍根据地域分路线进行家访活动;第三实验幼儿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志愿者进行暖心家访......

每到一户,老师们都与家长、学生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推心置腹,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听取家长真实想法,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同时深入特殊学生群体家中,辅导学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和单亲学生,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家访,搭建起家校“暖心桥”
一声“报告”打破了办公室原有的宁静,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小英(化名)用小鹿般的眼眸看着自己的老师林赛琴,腼腆地说:“老师,奶奶让我给你”,放下几棵带着新泥的青菜转身跑开了……望着孩子的身影,林赛琴心里泛起无尽温暖。
林赛琴是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在教育领域已辛勤耕耘十五载。家访让她走进了孩子们的故事,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着,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肩上担负的责任。林赛琴回忆到,第一次见到小英时,她性格十分内向,与他人交谈时都不敢注视对方,平日课余时间也不见她与同学们交流,学习能力比较弱。
注意到小英的孤独,林赛琴决定到她生活的环境一探究竟。小英的父母因为身体缺陷都丧失了劳动力,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她和哥哥小钦从小就靠奶奶拉扯长大,一家五口生活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铁皮简易房中。亲眼所见让林赛琴动容,和家人的交流中也了解到兄妹俩不自信的原因,于是家访后将这些情况反馈学校,学校便组织定期到她家中进行家访,一对一辅导他们学业,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并送上学习生活用品。

如今,两位孩子有了明显变化。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和他人交谈时能大方注视对方。元旦,老师为他们挑选过年衣服时,他们也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家访事例还有许多。通过家访,教师育人的活力也被激发出来。小恩(化名),实验小学阳泉校区五年7班学生,混血儿,黝黑的皮肤,平日里活泼开朗,非常懂事,成绩也不算差。没有家访,根本感觉不出这个孩子家境的特殊,原来他的父亲因一场车祸落下残疾,母亲也在他出生几个月时就残忍地扔下他偷跑回越南。近些年,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只靠政府低保生活。家里祖孙三代人租住在非常简陋的深巷民房里,屋内又黑又暗,生活用品少之又少。家访中,刘茂其主任和兰莲菊老师与家长真诚交流,告诉他们小恩在校学习十分的努力,并勉励他们:“家庭的暂时困难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所能帮助你们,相信孩子只要勤学和努力定能改变命运。”临走时,拄着拐杖的父亲热泪盈眶连连致谢,他表示平日因为行动不便家长会也不能参加,对孩子在校表现一无所知,老师亲自来家里,让他感觉特别受重视,也对孩子在校情况有了了解,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关心。

“教学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走进学生,了解关心学生的生活、心里的状态,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家访后,兰莲菊在家访手册中记录写下这段话。

一次次带温度的双向奔赴,凝聚家校的教育合力,在老师与家长“零距离”的沟通中,家访将关爱与温暖传递,搭建起家校沟通联络的“暖心桥”。

家访,拉进老师家长距离

家访是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家访是一条纽带,连接学校与家庭。在家访活动中,教师们倾听家长及学生的心声,共同交流解决办法,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家长们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让家校共育变得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福安五中多年来,将“教师节家访”作为每年教师节的固定活动,成立家访小组走进开学后还未报名的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及特殊类型学生家庭,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耐心沟通,勉励学生及家长正视困难,自强自立面对人生;松罗中学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时间活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分类家访,对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失独子女等重点走访,听取家长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上白石中心小学就学生期末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等与家长真诚交流,并叮嘱家长、学生在假期要注意防火(燃放烟花爆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赛岐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携手各班主任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学生家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家长、学生排难解忧。

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家访拉进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老师能更加清晰家长的育儿想法,家长能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老师,您比我还了解我的孩子。”“听了您的一番话,我意识到这几年忙着赚钱,对孩子学习确实关注太少了,我一定改正。”“多谢老师,也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我的孩子,让她不要骄傲。”......不少家长表达了对家访工作的支持,纷纷表示,家访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架起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让家长和孩子都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激发了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记者:郭杨贞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