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绿竹长廊
农民挖绿笋
绿竹笋保鲜
福安新闻网(郑广萍 王旺声 丁立凡文/图)“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不忘时传疾苦声,更喜增财富万家。”有着全国闻名的百里绿竹长廊的福安市,在组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中,把“中国绿竹之乡”,“福安绿竹笋”作为新的农业品牌来宣传,致力发展福安绿竹产业,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一个10亿的绿竹产业。
绿竹是福安市一项传统的林业特色产业,群众种植绿竹的历史有400多年,全市有3万农户参与绿竹生产,绿竹面积达5.5万亩,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去年,全市绿笋产量1.6万吨,产值超亿元。
长期以来,技术滞后鲜笋年年滞销一直困扰着农民,笋贱伤农,导致大部分农村绿竹林是粗放经营,重取轻予,产量低下,部分绿竹园每亩笋产量不到100公斤。此外,由于绿竹保鲜技术一直是一个公认的技术难题,鲜笋出土在24—48小时内会很快变老,失去食用价值。每逢竹笋上市的高峰期,大量蜂涌而起的竹笋,造成市场严重饱和,最低价格每公斤只有几毛钱。
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带来生机。近年来,福安林业部门和食品产业的有识之士在寻找绿竹笋保鲜的“秘籍”以及通过技改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探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07年,曾从事餐饮业的李建河先生,率先引进天津科技大学,省农林大学的绿竹保鲜技术,投入600多万元,创办了宏宇食品有限公司,保鲜加工生产线投产后,不仅增加了竹农收入,企业还设立了市场保护价,使竹农再也不用为笋价和销路发愁了。据宏宇公司李建河介绍,两年来,在企业附近的白沙、黄兰、化蛟、甫下四个村,各村每年仅绿竹笋就多收入5000多万元。如今,宏宇食品生产的“竹生”牌旅游即食绿笋和保鲜绿笋,畅销上海、江阴、内蒙古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2009年宏宇企业还被评为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宁德市龙头企业。2010年,宏宇企业还将扩大生产能力,力争达到3000吨生产规模。
为了促进绿竹产业的增产增收,福安注重培育丰产绿竹示范区。2008年开始,林业部门就着手规划2000亩丰产示范点,针对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产量产值悬殊巨大这个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挖土施肥,砍老竹子,合理调整竹丛间距等技术,积极引导竹农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使绿竹笋产量不断翻番,每亩产值从原来低产不到五百元增加到六、七千元,甚至近万元。今年,我市又启动建设绿竹科技园区,在绿竹中心产区的白沙、黄兰、宅里建立以绿竹为主的闽东林业科技园区,总面积1500亩,首期500亩,初步建立绿竹笋丰产林培育示范区,笋材两用林培育示范区,生态林经营模式示范区,不同模式的绿竹培育示范区。建立绿竹品种园(种质基因库),开展绿竹优良单株的选择与试验,有机肥试验等绿竹安全生产及促进早产、丰产试验研究。
据了解,在做大绿竹产业这篇文章上,我市主要做好“六大提升”工作。一是在资源培育上提升,大力推广丰产培育新技术,培育优质绿竹笋并取得成果,其中“绿竹笋丰产培育”,“绿竹笋优良地理种源中试推广与综合利用”等技术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是在品牌推广上提升。目前“福安绿竹笋”证明商标,“中国绿竹之乡”、“福安绿竹地理标志”均在申报之中。三是在竹农素质上提升。开展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今年,我市还充分利用“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平台,加强对农村林技员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四是在科技创新上提升。积极开展“一师一项目一成果”活动,从资金、政策、组织等方面保障活动的实施,林业系统科技人员完成制定了《绿竹笋》、《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两个省地方标准,有两项成果还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在产品开发上提升。加强与国内研究绿竹笋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大力开发深加工产品如绿竹清水笋,软包装笋制品;绿竹饮料产品的开发,速冻加工和保鲜加工,利用竹笋加工剩余物加工膳食纤维,不断提高笋加工利用率。六是在拓展市场上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规划,扩大规模,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扩大基地建设规模,致力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改善绿竹笋笋干加工工艺,重点加工精品礼品笋干,竹材深加工,发展机械化造纸淘汰土法造纸,开发绿竹竹炭加工产品和中药材等绿竹产业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绿竹笋、竹材加工的附加值,做大福安绿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