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松贵在为刺葡萄生长,搭置网架
野外放养的珍珠鸡
题记:随着农村人进城务工、外出创业的热潮涌动,越来越多的深山老村门庭冷落、人丁稀少,在寂静中日渐荒凉、自然消亡。正是看到了这一情景,怀着对故土的眷恋,福安市潭头镇敢江洋自然村村民詹松贵从城里回到了空荡荡的村子。开垦荒山、规模种养、立体经营,他的尝试与坚守,让行将消亡的村庄生机重现,也为那些境遇相近的众多村落的发展去路,燃起了一盏灯。
宁德网消息 (记者 王志凌 文/图) 重重叠叠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山道,走出去不易,再回来更难。但詹松贵还是回来了,阔别33年后,带着他的创业梦想和重振山村的美好愿景回来了。
3月6日,记者走近詹松贵,走进他位于福安潭头敢江洋自然村里的老宅,探寻他返乡创业背后的故事。
忧愁中的回归
敢江洋村,一个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小村,虽然离福安市区仅24公里,但崎岖破旧的山路,让村子闭塞一时。近几年,随着大量村民外出就业、移居城关,原先热闹非凡的村庄归于沉寂。
詹松贵也是外出大潮中的一员。在村里,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少小离家外出闯荡,当过小工、学过魔术、跑过龙套,最终以其多年练就的熟稔制冷技术,闯出了一方天地。“闽东地区80%的冰库都是我建的。”昔日的辉煌,詹松贵引以为豪。当年他还曾有过一段受邀赴大连为当地一家制冷企业教授上课的美谈,在村里传为佳话。
光阴荏苒,当2009年11月詹松贵回到村里时,村子已是面目全非。600多人口的村子,走得只剩两个60多岁的五保老人。人走了,房空了,山也荒了,村子没了生气。
“老土房一年之间塌了七座,看着就心疼。难道村子的历史,要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终结了?”詹松贵心里空落落的。和在福安城关办企业的外甥郭旭春一合计,第二天,他俩便搬回了村中老宅。
詹松贵坦言,他返乡创业的一个原因是不忍看着村子再一天天沉寂下去,另一个则是了解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不发展,再好的村子也留不住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