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拓星光熠熠十五载】石显云:不锈钢行业不惧“镍”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1-11 18:44:29

石显云:不锈钢行业不惧“镍”


将“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的设计理念落到实践,需闯多少道关?


青拓研究院质量管理部部长石显云的答案是:两道,减少镍的生产成本、降低不锈钢中镍含量。


2010年,青拓在国际上率先开展“RKEF—AOD双联法冶炼不锈钢技术及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树立了全球铬镍系不锈钢冶炼成本新标杆;2018年,青拓全球首发资源节约型高耐蚀不锈钢QN1803,将不锈钢镍含量从8%降到3%。


“两项技术领跑,打破了镍元素对国外依存度高达95%以上的资源‘卡脖子’问题。”石显云直面技术风口,与青拓研究院共同创造了不锈钢行业不惧“镍”的新篇章。


失败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

1983年出生的石显云来自湖北省大冶市,2006年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一直从事与不锈钢工艺质量控制及新材料开发相关的工作。


2011年,石显云加入青拓集团,正值企业在国际上率先开展“RKEF—AOD双联法冶炼不锈钢技术及产业化”工业化生产。作为入职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石显云担任该项目后工序产品质量负责人。“该技术通过省去传统工艺中镍铁二次熔化,降低镍生产综合成本,但试产产品存在表面缺陷等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技术产业化的一大梗阻。”石显云介绍。


彼时,市场上镍价格持续攀升,各企业攻关热情高涨,用石显云的话来说就是:谁能先将产品投入市场,谁就制造了印钞机。“当时青拓还未建立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线,热轧、酸洗等业务需承包给其他企业。”石显云介绍,为加强产品质量反馈联动,他在各企业生产线安排质保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反复现场调研后,他带领的团队协同生产部破解了产品表面缺陷等多项技术难题。


2016年,青拓成立冶金新材料研究院,作为负责人之一,石显云将更多精力放在不锈钢质量提升上。“高质量产品是赢得市场口碑、客户信任的关键,研究院推出了‘工艺质量KPI管理机制’,在该机制规范下,3年时间,青拓不锈钢常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并跻身全国前三。”石显云说。


“产品质量稳定后,我们才有底气谈核心竞争力。”何为竞争力?在石显云看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通常意义上的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包括美标200系、国内低端200系列两种,但其耐腐蚀性都达不到304不锈钢水平,难于在高端市场领域获得大批量应用。”石显云介绍,当时304不锈钢占据全球不锈钢市场份额超50%,以304为代表的铬镍系不锈钢中镍含量在8%以上,价格昂贵,加之国内镍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超95%。


要想从全球市场分一杯羹,必须研发出镍含量低且性能不亚于304不锈钢的产品。为把握创新主动权,2018年,青山提出了开发高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战略任务,实现不锈钢“平民化应用”。“不锈钢价格主要受制于镍含量,要让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就要想方设法降低镍含量。”石显云介绍。


设想是有了,但问题也来了。如何降低镍含量?镍含量低了该用什么元素替代?镍含量降低是否会影响不锈钢耐腐蚀性?……“不锈钢性能由各合金比例决定,就像一杯茶,茶和水的比例决定了茶的口感,所以我们通过不断调整各合金配比,让试验数据达到预设效果。”石显云介绍。


按照试验数据配比,第一炉产品进入工业试制时,整炉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直接损失100多万元。“合金配比中,氮含量过高,导致生产过程中氮溢出,并对生产设备的负荷造成压力。”石显云说。


“技术研发本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失败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了。”领导的一句话,让石显云团队重拾信心,继续攻关。


当时国内外还没有批量工业化生产过类似的产品,没有确定的技术路线可供借鉴,石显云带领团队从头回溯合金比例、调整工艺技术……


一个月后,第二炉工业试制成功,资源节约型高耐蚀不锈钢QN1803成功问世。


国产产品也能领跑全球

QN1803镍含量相比304不锈钢下降了60%以上,屈服强度提升3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物美价廉的不锈钢生产出来了,却遇到市场不敢用的困境。


了拳头产品,必须加紧布局市场。如何打开市场成为青拓面临的又一难题。


由于304不锈钢长期垄断市场,企业对新研发的QN1803质量存有顾虑。“开发初期,有用户将304和QN1803装饰管锯断,放在污水中浸泡,测试两者耐腐蚀性能。发现304生锈了,而QN1803没有。”石显云说,基于这样“简单粗暴”的试验,QN1803本身的耐腐蚀性市场是认可的,但钢铁行业B2B市场运行模式决定他们面对的用户是企业,与B2C市场模式相比,企业在更换新产品时更注重原料厂家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我们安排研发人员到企业一线跟踪新产品投用情况,搜集企业反馈的问题,不断完善不锈钢新品成分设计和制造工艺。”石显云说,在边总结、边生产、边测试、边改进中,青拓用了一年时间与客户共同成长,让QN1803的生产工艺、质量日趋稳定。


基于企业多样化需求,QN1804、QN1906、QN2109等QN系列产品相继面世,并在各领域“大展拳脚”:全球电力巨头ABB、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企业马士基正使用QN1803;全国最大的装备式建筑企业长沙远大选择QN1803和QN1804,QN1906和QN2109成为宁德市霞浦、三都澳海洋牧场替代泡沫养殖网箱的不二选择……目前,QN系列在国内外市场共投放60余万吨,建筑、家电、海洋工程等领域都有其应用场景。“在一次次试验、投产、完善中,我们终于实现不锈钢生产从‘跟随’到‘领跑’的华丽蝶变。”石显云说。

搭建不锈钢的“中国标准”


去年8月,QN系列不锈钢新产品成功迈入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QN1804以高强度、优异的耐蚀等性能成功入围《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 第7部分:不锈钢和耐热钢》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我们生产的产品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我国不锈钢材料及承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石显云表示,而回想QN1803刚投入市场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QN1803最初使用的流通牌号是304D,但行业并不认可该牌号,这让产品在推广初期举步维艰。”石显云告诉记者,流通牌号对不锈钢而言相当于“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意味着这个产品没有标准,企业不敢用。为此,青拓集团联合不锈钢产业链及相关研究机构,于2019年共同制定了高强度含氮奥氏体棒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项团体标准,明确了QN1803市场流通牌号。


流通牌号有了,QN系列销售量也水涨船高,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18年,销售量不到1万吨;2019年,销售量近5万吨;2020年至今,年销售量稳定在15万吨甚至以上。


但要获得业界标准话语权,QN系列还要迈入行业和国家标准,而这对石显云团队来说又是一场硬仗。


“为什么要把你的产品作为标准?”这是石显云在打这场硬仗中常听到的质疑。“我们就是要拿出证据来证明QN系列为什么行,这是一场博弈。”


石显云带领团队搜集案例、开展产学研获取QN系列性能数据、说服行业专家、学者。最终,QN系列不锈钢新产品成功迈入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从团体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一路走来,对整个团队的知识拓展和沟通技巧既是挑战也是磨砺。”石显云说。


随着QN系列不锈钢新产品成功迈入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石显云有了新的思考:技术或许能买来,但创新能力买不来,实现了“领跑”的产销研团队如何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石显云看来,“领跑”只是暂时的,要保持持续领先,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近年来,青拓研究院更加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石显云也倾注更多精力建设人才梯队。


“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永葆创新活力。”目前,石显云带领的QN产销研团队已培养了50多名优秀技能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以此壮大产业发展最急需、最核心的人才队伍,推动制造业更好更快发展。



记者:陈雅芳

供图:青拓集团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