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菌稻轮作好“钱”景 一田双收高效益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3-01 21:43:09



      近日,在溪柄镇楼下村的菌稻轮作示范基地里,一茬茬的大球盖菇长势喜人,农户正抓紧时间采摘上市,销往周边市场。

福安市好食家庭农场 郑嫩玉:一亩大概可以收成一万元左右,下雨的时候就会多采一些,多的一天可以采三、四担,五担的时候也有,大概采到二、三月份。



     这些大球盖菇是我市农业部门引导农户利用秋收后的闲置水稻田栽培的。除了菌种外,大多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同时生产周期上与稻种春播无缝对接,让农田实现水旱轮作、两用双收,进而解决季节性撂荒问题,也盘活了农闲时的劳动力。


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 张瑞清:这个可以就地取材,原料可以用稻秆、稻谷壳、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秆、木头粉等,同时稻秆还可以全部覆盖到土壤上去,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增加出菇量。

福安市好食家庭农场 郑嫩玉:稻谷八月份( 农历)收割完,刚好人有闲空,田又闲着就拿来种这个菇,谷壳和稻秆拿来披到菇田上,八月份种下去,十一月份收成。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在溪柄镇楼下村和坂中乡南岸村试点推广菌稻轮作新模式,通过技术帮扶,引导农户用活冬闲田,栽培国内市场新兴的食用菌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褐松茸。今年开春初收,产量效益俱佳,得到了示范户的极大认可。

坂中畲族乡南岸村 郭松平:今年是试种,产量也不低,而且花的人工又少。今年准备大量的生产,然后发动群众和邻近的村庄,一起种这个。我现在已经跟福州的几家大超市联系过,产品寄给他们看,他们觉得很满意,愿意跟我们长期合作,大量收购我们的产品。



      农业部门人员告诉记者,推广菌稻轮作还能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改良生态环境。因为菌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回田,可以作为种植优质稻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互补双赢。

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 张瑞清:耕地经过几年轮作后,可以改良土壤,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更有利于下一季农业的生产。



福安市好食家庭农场 郑嫩玉:菇季结束了,刚好就可以把菇田翻起来,当有机肥种稻谷,这样做今年的稻谷应该会有好收成。



      接下来,我市计划在有条件的乡村继续示范推广菌稻轮作新模式,并针对菌菇大面积生产后可能造成的销路问题,加紧对接市内外大型商超,签订购销协议,以解决广大农户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

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 张瑞清:我们今年的计划是准备再多推广一些,现在达到了100来亩,做到不让耕地空闲,同时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包括老人、妇女,同时可以带动更多的群众增加收益。 




记者:林平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