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浩荡:福安的文化情怀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健民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1-02-28 14:15:53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条发源于洞宫山脉的溪流,逶逶迤迤、浩浩荡荡,纵贯福安,直奔大海。她就是长溪。

长溪是闽东大地的第一大河,她以博大的胸襟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儿女,孕育了魅力四射的长溪文明,冲积出富有特色的福安地域文化,为闽东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福安市文化馆的文物陈列室里珍藏着600多件商周时期的石器和几何形印纹陶的残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残陶石片是聚居在长溪流域的上古先民的遗物。它告诉我们,早在三四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点燃了文明的熊熊炬火。

文明之火薪传不息,福安也因此成为“闽海邹鲁”,成为著名的文化之乡。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至今福安的父老乡亲还十分深情地怀念着自己的“三贤”:

唐代“文章破八闽之荒”的福建省第一个进士薛令之;

被称为“宋末诗坛之冠”的南宋爱国诗人谢翱;

“为民除害,为国除奸”的南宋爱国忠义之士郑虎臣。

“三贤”精神化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长溪儿女。直至今日,“三贤”爱国、诚信、清廉、刚正的品格在福安人身上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位于福安西部的廉村是薛令之的故乡。这个省级古文化村在薛令之以后,科考文化长盛不衰,一个村子就出了24名进士,成为美谈。

今天,这里的许多古迹依然完好,古祠堂、古民居、古官道、古码头、古城堡……处处洋溢着古色古香,招引着许多前来凭吊历史的人们。

白马港是长溪的尽头,古时候叫做“黄崎港”。眼前这2000米宽的港道,水势浩荡,茫茫一片。可是在唐末以前却是“巨石挡道”,常有“梗舟之患”。唐朝末年王审知主政福建,他以一个政治家的慧眼敏锐地看到了黄崎港的历史价值,下令开浚黄崎港。从此这里的船舶顺畅地北通江浙,东连台湾,南达广东,使闽东腹地与外面的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黄崎港因此成为“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州县要冲,海洋喉舌”。

黄崎港的开浚给黄崎镇(今下白石镇)带来了空前繁荣。到了宋代,这里已成为当时福建北部的四大名镇之一。

 

这一片群山环抱的土地就是名闻遐迩的柏柱洋。

福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邓子恢、马立峰、詹如柏、叶飞、曾志等,曾率领闽东人民创建了以柏柱洋为中心的我国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为创建新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七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可是历史的风云依旧定格在这许多红色的遗址上面。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柏柱洋革命遗址成了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大课堂。

今天,柏柱洋革命遗址和福安城区的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已经链接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闽东的红色文化中心。

 

长溪流域是闽浙一带畲族最早入迁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五代时期就有畲族迁入福安。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今天的福安市,畲族人口已经达到6.6万,占总人口的11%,是我国畲族最为聚居的县市。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随着时代的进步,尽管今天的畲族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畲族人民还是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畲族男女甜美的歌声依然叫人如痴如醉;

金斗洋畲村的拳术还是那样遒劲刚烈,虎虎生威;

畲族青年的婚礼,从文化的深层次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美满姻缘的向往;

每年的“三月三”,更是“千年山哈”展示自己无尽魅力的极好机会,不知招来了多少远方贵客,不知吸引了多少惊羡的目光。

畲家风情无疑是福安最具特色的文化事象。

 

长溪两岸的锦峰秀野是休闲旅游、陶情冶性的最佳去处。

长溪上游,那一座座栖身于恬静村野和幽涧深谷中的廊桥,是一曲曲悠扬古朴的歌谣,是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 

韩阳城西岸这个长达十余华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防护林带,从市区穿流而过,是世上少有的“城中之林”,为市区创设了极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在溪潭镇瓜溪村的峡谷中,有一个省级刺桫椤自然保护区。这里山势崔嵬、云雾氤氲,像一幅壮丽的泼墨山水。除了刺桫椤和其它一些珍稀生物,峡谷中还有许多瀑布,一叠又一叠,十分壮观。瓜溪峡谷,是造物主赐给福安人的珍贵礼物,给人予无穷无尽的惬意。

福安的西北边陲的金钟山周边,有一片广袤的山野,在方圆数十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分布着众多的美瀑深潭、危崖怪石,富有少见的自然风光。这里平均海拔大约八百米,空气特别清新,天空格外明净,自然生态格外佳美,给人回归大自然的真实体验,是一个世间难得的“疗养院”。

与金钟山遥遥相对的白云山是一座被誉为"闽东第一山"的闽海灵山。白云山素以雄伟、壮丽、神奇见称。这里有激动人心的日出壮观,有缥缈奇幻的“佛光”胜境,有奇异珍稀的午时睡莲,有秀美清丽的飞瀑流泉,有险象环生的九龙奇洞……

 

长溪山水陶冶了福安市的历史情怀。

长溪文明打造了福安人的文化性格。

福安人雍容大度,兼收并蓄,对外来事物、新生事物和域外文化善于宽容、接纳与吸收。长溪两岸这许多充满异国情调的教堂建筑和佛教寺院就是一个明证。

福安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时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今日福安电机电器制造和船舶修造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最好的注脚。

福安人善于合作,调动集体智慧,动员区域力量兴办大事业,而且一干到底。白马港两岸的数十条堤、塘、陂、堰,还有围垦了近千年的万亩甘棠洋就是历史的丰碑。

福安人有着高度的历史主动性,不等不要,不靠别人,全靠自己。近年福安南部一下子“冒”出来的40000多亩葡萄园正是最好的体现!

…………

在这催人奋发的新世纪,在这一片有着三千年文明积淀的土地上,61万长溪儿女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他们豪情满怀地接过历史的火炬,为把福安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科技进步、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迎着东海日出,信心百倍地续写崭新的篇章。

 

写于2006年2月22日

作者:李健民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