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家长注意,这个卡片让人损失惨重!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6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08-06 15:39:05



近期,收集动漫卡片潮盛行,就和80后、90后集球星卡、英雄卡一样。现在中小学生也流行“集卡”,他们最喜欢的卡牌人物是著名动画IP“奥特曼”和“小马宝莉”等卡片。
这些卡片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货币,也成为了不法分子们盯上未成年的“卡骗”渠道。
来自宁德的小雅(13岁)是一个喜爱收集小马宝莉卡的青少年,她就遇到了集卡诈骗,最终导致使用家长手机损失被骗4万余元。
不法分子冒充玩家”在小红书等APP中发布“送卡福利”虚假信息。大多以“0r????”“退坑”“弃圈”“免费送”为由,诱导受害者主动联系,吸引一定人数后组建成QQ群。
按提示要求加入领卡QQ群后,一开始会要求收集群内未成年人的信息,但并未兑现免费送卡承诺,冒充民警的不法分子会发布“入群领卡涉嫌犯罪”,必须“配合调查、排除嫌疑”,否则将会被罚款和拘留,监护人更要承担相应责任,并声称不得擅自退群。
冒充的“民警”或“律师”账号会以“未成年人需使用父母手机操作”为由,通过视频通话方式引导受害者借用父母手机并按要求查看手机内资金账户信息,最终以“转账到指定账户洗清嫌疑”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或提供短信验证码。
根据对方的指令一步一步操作,小雅将母亲的银行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告诉了对方,随后手机不断收到转账提示短信。这时候不是看骗子想骗多少钱,是家长的卡里有多少钱!
部分学生觉得拆卡的过程很好玩,加上同学们都在玩,担心自己没有卡片会落伍,就渐渐地加入买卡和集卡的队伍。
卡片类诈骗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对未成年人购买炒作物品的管控不力,精心设计的抽盲盒玩法,搭配网络直播营销和黄牛炒作等刺激,让不少学生沉迷卡牌无法自拔,在APP参与集卡行为,遇到送卡涉诈讯息极易被诱导。
1、警惕APP中的虚假讯息,不轻信网络上所谓的免费礼物或优惠讯息。2、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3、警惕陌生网友,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遭遇陌生人恐吓威胁,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4、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提高孩子的防范沟通意识,有发现被骗情况,及时的向公安机关进行求助。
来源:宁德反诈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