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下村:智能蔬菜大棚,黄瓜喜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2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12-12 21:06:01



走进坂中畲族乡坑下智能蔬菜大棚中,清新的黄瓜香气扑鼻而来,一垄垄黄瓜藤郁郁葱葱,只见绿油油的叶子下,一株株青翠欲滴的黄瓜藤正在向上生长,笔直的藤蔓上挂满了翠绿的黄瓜,村民们穿梭其中,将刚采摘下来的黄瓜精选后整齐的码放至菜筐中,棚中一片繁忙的景象。

坂中畲族乡坑下村种植户林新光告诉记者,一开始不太懂种,因为都没接触过这个品种的黄瓜,而且种植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但是在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的指导下,他们不断在生产学习实践得到了很多经验。

坑下村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及宁德和我市的“菜篮子”示范基地。据了解,坑下智能蔬菜大棚中的黄瓜一年有两个丰收期,第一季在三月份,第二季在十月份,每茬可收瓜5000斤,每斤按2.5元批发出售,全年收益可达7万元左右,将收益最大化。


“智能化种植相较于传统化种植,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显著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师李丽林说,在产量方面,智能化种植通过精准控制环境和资源供应,使蔬菜生长更加稳定和高效,产量大幅提高。品质上,智能化种植能够保证蔬菜大小均匀、外观美观口感一致,营养成分也更加丰富和均衡。

“智能化种植的黄瓜口感比市场上的好,清甜又脆,因为室外露天种植需要依靠天气,降水过多对黄瓜影响大,病虫害也比较多。用大棚种植有防虫网的防护,没有雨淋且温度适宜,品质相对室外种植的较好。”林新光这样说。

坑下村是我市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近年来以“特色产业强村,优质蔬菜富农”为目标,致力打造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但菜农育苗长期沿用传统方式,菜苗成活率难以保证,而且成本高、风险大。据了解,2023年11月在农业部门的项目扶持、各级科技特派员和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技术指导下,该村建起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尝试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集约化育苗。采用大棚育苗这一技术,能使菜苗产量提高,劳动生产力上升,质量也提高了15%。


“在大棚内常用的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非常多,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棚内的温度,确保蔬菜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湿度传感器监测空气和土壤的湿度为精准灌溉提供依据。”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涂建介绍道,学生俞彦君也告诉记者:“在蔬菜生长周期中,智能化管理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能在病虫害出发时发出警报,让我们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损伤,确保黄瓜健康生长。



实习记者:钟艺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