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徐江 | 锚定“四和并进”路径 踏响振兴“铿锵足音”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3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3-23 10:38:44



徐江村位于福安市湾坞半岛北部白马河东侧,全村232户868人,是“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第三批高级版绿盈乡村”。近年来,徐江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换思路、抢赛道、求创新、聚焦乡村振兴“五大任务”,锚定“四和并进”(产业和融、生态和美、人文和润、治理和谐)强村目标,不断解锁“发展密码”激活丰富“振兴元素”,工作有力度,发展有活力,踏响乡村振兴铿锵足音。




产业和融做“实功” 民富村强“水涨船高”


产业兴则农民富,徐江村紧紧抓牢兴产富民这条主线,打好“特色牌”,唱响“产业歌”,走宽“致富路”。

“土特产”“致富碗”。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地方特色产品,每个地方都要善于找到适合本地富民产业。徐江村按照“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原则,深耕绿色有机产业,大力拓展产业版图,向土地要产出,向特色要效益,开启农民增收致富之门。一方面,多元发展特色水果促增收。全村现有特色水果种植户216户,共种植优质高产巨峰葡萄、优质杨梅、晚熟龙眼、百香果等特色水果800多亩,特色水果户均收入6万多元,形成“四季果园”多元种植新路径。另一方面,突出“有机高端”大力发展茶叶促增收。全村共有133个农户种植绿色有机茶园260多亩,户均茶叶增收近万元,荒山变茶山,茶叶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链拓展”“融发力”。徐江村坚持在融合上下功夫,在业态上开新路,“链”上拓展,“融”上发力。一方面,走亦农亦工拓展新路。成立“易和重工”和“东明船舶”修造企业2家,吸纳带动村民务工就业100多人,人均务工年增收4万多元。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该村与福安市农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农业产业合作模式,创办徐江村投公司,持续打造“徐江品牌”。与青拓集团达成长期合作共识,投资253万元打造户外拓展基地一期项目,为青拓集团员工提供安全演练训练和团建活动场所,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2100人次,增加村财收入20万元。下一步该村计划打造海鲜烧烤、大众酒吧、特色茶饮、景观摄影一条街,吸引湾坞半岛外来务工人员和周边游客前来消费打卡,形成“无人不产业、无时不产业、无地不产业”的发展局面,为产业振兴注入蓬勃动力。2022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2.3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跨入30万元台阶,今年有望进入50万元大关。




环境和美做“硬功” 内外兼修“别样风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惠民生,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也是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发展工程。徐江村以“发展特色产业,传承红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在打造美好环境上做硬功,让硬件“过硬”让“软件”跟上。

“下硬茬”“出实招”。坚持环境整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徐江村以环境整治为抓手,既敢啃“硬骨头”又抓大不放小;既注重抓好“面子”又认真缝好“里子”,扎实走好“三步棋”。第一步:秉承“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通过“支部引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采取“村民出资+村委补助”的方式,投入38万元整治拆除21栋违规搭建旧房,完成村内70%以上房屋的立面改造。第二步:积极向上向外争取资金1000万元用于村道白改黑、污水管道、电线管网、路灯绿化的全面提升改造,2023年1月工程全部峻工,村庄穿上“新衣”,面貌焕然一新。第三步: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筹资61万元建设截洪分流小水坝、生态水渠、护坡修缮,减少安全隐患,改善生态环境,见缝插绿,多元增绿,精准建绿,绿色打底让治理更优,环境更美。



“增颜值”“提气质”。乡村要振兴,美丽环境是底色。徐江村融合山、水、人、园、景等资源要素,统筹布局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借”山“借”水,以山为根,以水为脉,突出生态原貌,因地制宜打造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四小园”小生态版块,让荒废空地重焕生机增添风采。另一方面,坚持生态禀赋与富民产业有机结合,打造“赏花、采果、休闲、体验”乡村旅游链条,把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资源。采取“补助+自筹”模式,引导村民主动融入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第一期已打造8户美丽庭院,第二期持续打造10户精品庭院示范户,串珠成链形成靓丽风景线,实现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外在美”向“内涵美”,“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颜值气质双丰收,村美民富而名扬。




人文和润做“长功” 塑形铸魂“相得益彰”

和美乡村建设重在文化凝聚民心。徐江村坚持文化铸魂,让群众精神风貌得以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树品牌”“重传承”。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质。1996年夏秋之交受强台风袭击,徐江村几乎毁于一旦,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慰问受灾群众,鼓励群众坚定信心重建家园,新村建成后又亲笔提词“徐江新村”村名。徐江村民时刻牢记嘱托,不忘感恩之情,村里建起村史馆,展示“徐江新村”抗灾重建历史,讲好“亲帮亲,邻帮邻”团结互助故事。该村以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徐江新村”为核心品牌,打造出“党建+文化+新村”七大景点,结合挖掘“火树敬祖节”传统文化特色,开辟2条党建参观精品路线。建设“徐江新村”标识牌,开设“徐江新声”公众号,定期邀请省融媒体中心采访报道“徐江新村”新变化,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革陋习”“扬新风”。美丽乡村建设改变的不仅是村庄面貌,还有乡风民风。徐江村通过建起村史馆,成立农家书屋,举办道德讲堂,竖起家风家训墙,实现村有文化,民有家风。开展“环境大整治,陋习大革除,传统大回归,民风大纯雅”行动,通过“文明行动”撬动“乡风文明”,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从物质层面逐步转向精神层面,从而涵养“勤劳质朴,笃学尚美”的淳厚民风,“耕读为家,忠孝传家”的优良家风,“诚信友爱,文明和谐”的良好乡风。文明乡风犹如春风化雨,如今的徐江村民风正了,人心齐了,干群关系好起来了,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画乡村振兴“同心圆”。



治理和谐做“真功” 善治善能“固本强基”


和美乡村建设根在建强基层组织,聚在强化有效治理。徐江村坚持筑牢“红”色战斗堡垒,发展“金”色富民产业,绘制“蓝”色和谐愿景,打造“绿”色宜居家园,让党旗更红,堡垒更坚,队伍更强,发展更优。

“打头阵”“当先锋”。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更要靠好的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党组织不仅不能“躺得平”,而且必须“卷得赢”。徐江村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示范、群众跟上”的工作理念,实施“固本强基、先锋引领、强村富民、和美乡村、聚力振兴”五大行动,开展“红色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以“先锋行动”和“情景党课”为抓手,让党建优势充分释放,阵地作用充分凸显。注重发挥全村27名党员在创业带富,环境整治,防汛抗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方面打头阵,当先锋,实现不断自我提升,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



“一盘棋”“一条心”。乡村治则百姓安,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徐江村坚持乡村治理贵在一个“善”字,在谋划上善谋善为,治理上善治善能,通过建立“党群直议室”,创办“乡贤评议堂”,搭建“众人来商量平台”和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环境整治责任书,厚植治理根系,让村里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定,大家办”提高村庄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单向治理”向“协同共治”,“外力拉动”向“内力引动”转变,促进治理方式由“点上生根”变成“面上开花”,凝聚干群“一条心”走活治理“一盘棋”,蹚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专题调研:梓树、剑平、诚锐】






来源:福安乡村调研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