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一变天地宽|市领导赴江浙招商考察侧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4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9-14 10:33:06
图片
图片

问道取经拓视野,借智聚力绘蓝图。9月11日至13日,市委书记周祥祺带领市直有关部门、部分企业家代表,赴数字经济领跑全国的浙江杭州、以改革开放著称的江苏昆山、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扬州宝应县开展考察招商,为福安高质量发展再寻“他山之石”。市领导郑兴邦,福安开发区领导章斌杰、王骁鹏参加。

“考察不是为了照搬模式,而是要带着问题找答案,为福安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周祥祺在出发前,为此次行程定下“务实破局”的基调。



激活乡贤资源 助推传统产业转型

乡贤是福安在外发展的“先行者”,更是家乡建设的“智囊团”与“主力军”。9月11日,周祥祺一行先后走进福安乡贤创办的杭州群核信息技术、绿达电动车连锁两家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推动乡贤资源与家乡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座谈会上,大家围绕“AI技术与福安传统产业的融合路径”深入交流。周祥祺详细介绍福安产业现状与技术需求,询问技术适配可能,还关切乡贤在杭生活情况。“你们是福安的骄傲!”周祥祺强调,要持续优化乡贤服务机制,让乡贤与家乡的联系更紧密、合作更顺畅,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多带技术团队到福安实地指导,把家乡的产业做得更强、家乡建得更好!”

参会乡贤纷纷表示,后续将组织技术团队回福安实地调研,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制定适配的技术方案与合作计划,助力福安突破发展瓶颈,真正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学智能化转型 为福安产业升级强根基

此次江浙之行,考察团从技术研发、生产应用到配套支撑,全方位为福安传统产业找方向、补短板。

在昆山,市科博中心“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成果展、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峰飞航空科技,全面展示了昆山从“农业县”蝶变为“产业强市”的奋斗历程,也让考察团见识到低空经济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布局、高端产业智能化逻辑;在苏州宝时得科技,0.02毫米精度的机械臂、“年营收10%投研发”的坚持、5000项专利的积累,生动诠释了“技术精度决定产业高度”的发展规律;在宝应县,宝胜科技从零部件加工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为福安电机产业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低碳智造产业园区构建“绿色生产+生活配套”生态,形成“以产聚人、以人兴产”的良性循环,让考察团看到产业升级背后的支撑体系。

“对照先进案例,福安电机产业差距明显——技改投入不足、‘卡脖子’技术难突破、多停留在‘低端组装’。”周祥祺直言问题核心,要求既要主动对接先进企业,学习研发机制,探索技术共享、产业联动的合作机会;也要梳理各地经验,制定完善福安产业转型方案,用好“全家福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生产降本增效;同时要将绿色、运营理念融入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做好服务配套,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推动园区经济提质升级。



学产业链运营 让福安特色产品拓市场

围绕产业链延伸与特色产业发展,考察团在昆山、扬州深挖可借鉴的实践模式,为福安特色产品“走出去”找方法。

在昆山,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以“商业+文化”的运营思路,既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的展示窗口;尤其是昆山本身不产咖啡豆,却通过“无中生有”的产业链思维,构建起“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全链条体系,其产业培育能力让考察团深受触动。在宝应县安宜镇荷仙集团,企业将莲藕利用率提至95%,开发出20余类产品,让考察团看到农产品增值的巨大空间。

“昆山咖啡‘无中生有’的关键,在于把产业链思维做深做透;而福安有坦洋工夫茶这张‘金字招牌’,有‘一片叶子’的天然优势,更要做好‘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饮’的文章。”周祥祺指出,要学昆山“商业+文化”模式与全链条逻辑,建红茶博物馆、推茶旅线路、延伸茶加工链条;学荷仙集团经验,推动茶叶、葡萄深加工项目落地,让“福安味道”走向更广阔市场。



学乡村治理 为福安乡村振兴明路径

针对乡村发展与治理,考察团重点考察昆山、扬州两地的乡村实践,为福安乡村振兴寻良策、明路径。

昆山张浦镇金华村,村级可支配收入3511.9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1698元,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完善,邻里和谐,展现了“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治理体系;在宝应县望直港镇军师村,“鱼菜生肽”生态循环项目与“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的结合,为乡村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升级提供了鲜活范例。

“福安乡村资源禀赋不同,不能‘千村一面’的复制,要‘一村一策’的精准。”周祥祺要求,将金华村经验转化为福安实践,加快培育“橄榄型”乡村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村;要借鉴军师村“产业+服务”的融合思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服务升级,走出福安特色乡村振兴的路子。


三年考察路,一步一进阶。近年来,福安持续深化对外考察学习,2023年赴福鼎、永嘉学“美丽乡村怎么建”,2024年向屏南取经“乡村资源怎么活”,此次江浙之行则聚焦“县域经济怎么强”,折射出从“补短板”到“锻长板”的发展思路升级。

考察是“学”的起点,转化才是“用”的关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可走,考察的价值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看了多少案例”,而在“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将“他山之石”雕琢成“本土之玉”。哪怕每次考察仅收获一个方法、解决一个难题、推动一处改进,坚持长期主义,将收获转化为实干成效,福安就能始终走在向好的路上,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不断突破、行稳致远。



作者:何小丽

编辑:宋诗莹

审核:林衍 阮珊妮 王雯秋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