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大棚闺秀”不愁“嫁”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来源:宁德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宁德网发布时间:2013-09-23 11:18:03
宁德网消息(郭雅明 文/图) 中秋前后,正是晚熟巨峰葡萄采摘上市的时节。在福安市海拔520多米的松罗乡千亩葡萄高优农业示范园区,一箱箱印有“大棚闺秀”字样的葡萄礼盒被装上来自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大货车。福安巨峰葡萄广受消费者喜爱,超过吐鲁番葡萄,被评选为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葡萄类第一名,吐鲁番葡萄屈尊第二。福安巨峰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5.6万吨,年产值4.6亿元,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60%。
日晒雨淋曾“不受待见”
1984年,赛岐镇象环村农民陈玉章把一棵巨峰葡萄种苗种到了自己的地里,他没有想到,日后巨峰葡萄在自己的家乡遍地开花,成为福安农业主导产业。
福安有8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但多种于屋前房后,粗放露天的传统种植法,使得饱受风吹日晒雨淋的葡萄粒小酸涩甜度低,销售价格低廉。据该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王道平介绍,福安独特的山地环境适合巨峰葡萄生长,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和果皮着色。经过试种和筛选,精心管理的巨峰葡萄比本地种葡萄“卖相”大大改观,80年代每公斤能卖到3、4元甚至更高,价格高于粮食,一时间沿海平原开始大规模种植。
1998年,松罗农民郑柯发到象环村引种,第一个将巨峰葡萄种植到高山上,成熟期较其他区域晚一个多月。到2003年,福安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种葡萄是技术活,许多果农和郑柯发一样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只能靠农业部门派出农技人员手把手“传业授道解惑”,摸索葡萄栽培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露地栽培靠天吃饭的葡萄质差价廉,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2元左右。种植多年收益却不大,许多农民离开果园外出务工。
如何让果农增产又增收?福安市政府注意到葡萄二三产业的短板,急于寻找突破口。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