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办学三十载 偏瘫失明终不悔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海峡都市报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海峡都市报发布时间:2021-02-28 14:53:48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本网记者 章微 实习生 谢绵绵 文/图)近日,本报大型助学策划“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取得了巨大反响,一位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说,福安有个“爱心妈妈”蔡坚基,从1985年开始,开荒种茶,借债17.5万元,建起了锦桌头小学新校舍,并先后收留了400多名孤儿、单亲孩子和特困生。2006年,蔡老师脑溢血昏倒,落下了偏瘫、失明。蔡老师几十年的坚持,就是“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记者赶往福安潭头镇锦桌头小学采访蔡老师,从她家人、同事的口述中,感受到蔡老师为人师表的崇高人格。

上周,蔡老师(左一)资助的学生姚少玲特地赶来看望蔡老师,向她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走家串户,把孩子一个个拉回学校
     1966年,蔡坚基以全村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宁德民族中学,但由于她是地主家庭出身,被学校拒之门外。求学梦破碎了,让她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当一名教师,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
     从那一年起,她每年递交一份当民办教师的申请。9年后,也就是1975年,她如愿成了福安一所偏远小学的代课教师。那一年,蔡老师26岁。1984年,蔡坚基到夫家福安潭头镇锦桌头村,当一名民办教师,每月拿19元工资。

     当时,锦桌头小学只有4个年级。蔡坚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申办完小。而得到的回复是:村里只有40多名学生,达不到完小规模,同时也无法支付增派教师的工资。于是,她走家串户,把辍学的孩子一个个拉回。最终75名适龄儿童和辍学生回来了,蔡坚基就自掏腰包请来了3名民办教师。
     1984年,锦桌头小学终于升格为完小。
     借债建校舍,儿子老婆本也贴进去
     上个世纪80年代,锦桌头小学是建在村里的仓库,阴暗潮湿。蔡坚基就想着给孩子们盖一所明亮、宽敞的新校舍。于是,蔡坚基拉着丈夫,到村里抛荒的山上开荒,种植果树。第一次收获后,用卖水果的钱加种了4000棵茶树……9年后,茶园收入1.19万元,连同自家多年积蓄,蔡坚基手头上有了2.4万多元。村里老支书被感动了,发动村民捐款。最终村民捐了5万元,上级拨款10万元,但还差十几万元。
     蔡坚基侄儿说,钱不够,姑姑就一家一户去借,最终以自己的名义借到17.5万元。在蔡老师坚持下,新校舍破土动工了,耗资31.7万元,拥有9间教室、12间宿舍。
17.5万元是以蔡坚基个人名义借的,她老伴对此一无所知,直到1997年媒体报道了才知道。这一年,蔡坚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0元劳模奖金拿回来就抵了债。儿子在外地打工挣的2万元老婆本,也被蔡坚基拿去贴给学校。
     创办孤儿班,先后收留400余名
     1997年,蔡坚基宣布,锦桌头小学开始创办孤儿班。周边乡镇20多名失学孤儿和特困生慕名而来。1998年,学校又接下103个学生,蔡老师还承担了32名学生的生活开支。曾到锦桌头小学拍摄过纪录片的福建电视台记者韩勇说,103个孤儿特困生食宿全免,60个寄宿生每天饭金交1元,每个孤儿特困生每日的生活费按1元算,一个月要3000元,一年要3万元。蔡老师和丈夫将家中已经营了10多年、收入1万多元的茶果园,无偿捐给学校。加上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支撑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业。
     锦桌头小学原校长张碧云说,蔡坚基老师前前后后收留了400多名孤儿、单亲学生、特困生。如今许多孩子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还出了好几名大学生。
     筹资突发脑溢血,爱心接力完成心愿
     2006年,蔡坚基到北京,想找几个老朋友筹资为学校附近修路。未曾料到,她突发脑溢血,在北京的小旅馆里倒下了。蔡老师被送去抢救,北京和我省媒体相继报道了此事。福安市政府、教育局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为她筹集医疗费,总算把蔡老师抢救回来了,但偏瘫、失明使她再也无法回到课堂上……蔡老师回到锦桌头小学,学校辟出了一间办公室,成为蔡老师的家。她老伴边照顾蔡老师,边给孩子们煮饭。高年级的孩子轮流照顾蔡老师。采访当天,恰逢一家海外企业向学校捐资助学。坦桑尼亚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吴元霖,赞助学校10 个孤儿特困生。吴先生说,去年,他听说了蔡老师的事迹,深受感动,蔡老师常说“帮山里孩子一把,也许可以改变他们一生”,如今蔡老师倒下了,他愿意把蔡老师的爱心继续下去。

福安新闻网www.fa-today.com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