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教育帮扶“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深入福安市溪潭镇濑头村、城山村,开展“政策入户·助学筑梦”专项志愿服务,通过立体化宣传矩阵精准触达百余村民,将国家资助政策转化为乡村学子的希望之光。
实践队员出发前合照
精准宣讲,助学贷款政策直抵民心
在濑头村文化活动中心,实践队聚焦国家助学贷款核心政策开展系统宣讲。通过可视化PPT动态演示,解读“申请条件-贷款额度-财政贴息-还款通道”全链条政策要点,使经济困难的家庭放下入学就读的经济顾虑,重拾继续接受教育的底气和信心。此外,实践队还在现场发放《福建省学生资助政策指南》百余册及定制助学文具数十套,辐射受众逾百人次,实现“政策入户、手册到手、疑问清零”的精准服务目标。
实践队员发放资助政策宣传册
实践队员发放助学文具
入户调研,靶向帮扶特困学生群体
实践队员转赴城山村开展深度家访调研。实践队分3组深入群众,实地走访数户特困学生家庭,通过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特困学生现实处境,切身体会特困学生所感所需,尽己所能回答和解决学生学业发展的疑虑与困难,并做好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业发展瓶颈等关键数据的采集,为后续助学资源帮扶、资助政策完善提供发展方向。
实践队员向村民解答疑问
实践队员赴村家访调研途中
文化融合,资助政策赋能教育振兴
宣传活动之余,队员还研习濑头村、城山村孔子文化传统,实地考察“崇文重教”乡风民俗。在浓厚文化氛围的启示下,实践队力图通过剖析“耕读传家”乡风民俗与当代教育政策的契合点,实现良好的乡风民俗与有效助学政策同步推进,强化政策宣讲与地方文脉的融合传播效能,让助学政策助力每位学子渴望学习的梦想。
实践队员讨论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合传播效能
实践队员宣讲完合照
本次实践创新构建“政策宣讲+物资配套+精准调研”三维服务模式,形成了可持续帮扶机制。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跟踪受助学子发展动态,联动地方教育部门完善省级资助体系基层响应机制,以青春力量筑牢乡村振兴教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