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台同胞朱復良:设立奖学金寄托浓浓乡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10-01 17:28:52


近日,我市共有100位2024届高中毕业生获得朱復良奖学金,其中福安一中92人,宁德市民族中学5人,福安二中、福安三中、福安扆山中学各1人。

“这个奖学金既是对我过去三年学习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我未来大学生活的鼓舞和激励,我会更加努力,回馈福安一中,回馈给我奖学金的朱復良老先生。”福安一中毕业生、北京大学新生李宇涛说。
朱復良
朱復良,1922年腊月廿日出生,福安坂中乡松潭人,旅台同胞,台湾知名的记者、报人、散文作家,著有《游踪万里》《萤蝉集》《我的一生》《旧曲重弹》等佳作。提起朱復良,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他设立的奖学金至今已连续34年,共奖励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的福安籍考生2788人约两百七十多万。激励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发奋学习,为福安未来发展培育储备更多人才资源。


早年赴台往事

1944年秋,朱復良在位于溪柄的社会福利机构康乐新村负责总务工作,是“村”中唯一的本地人,谢真是其顶头上司。其后一年间,日本宣布投降,八年抗战胜利,谢真受上级指派赴台协助接收事宜。谢真赴台后担任台东县长,发电报邀请朱復良前去。

朱復良与台湾闽东同乡在台湾游览名胜合影

1946年4月初,朱復良在福州登船赴台。在台北短暂停留后,朱復良转往边陲小城台东县,在县政府任职,协助遣散日俘业务。日俘送完后,调为秘书室的文书股长。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1947年4月朱復良离开台东,重回台北。到台北后,朱復良在会计处(后改制为主计处)任人事专员,后因小人诋毁陷害,职务被解除,一度失业尝尽苦涩。其后前往高雄县立冈山农校任小职员,1951年4月4日,朱復良完成了终身大事,与陈千叶结为连理。虽生活清苦,但经过三年的苦拼,考取教师。其后朱復良前往斗南中学任国文老师,此时已得两子,为累计一点储蓄,客串特约记者,妻子也寻得会计工作,家庭收入由此增加。


在斗南执教八年后,朱復良因友人提携,告别粉笔生涯,从小镇的特约记者跳上采访省闻的阵营。其后长期供职于台湾中央日报,是台中特派员,属体制内的专职人员,与台湾省政要常有来往。1977年秋台湾两度遭受台风灾害,朱復良以省政建设新闻奖奖金三万元捐助灾情,获台湾省政府颁奖表扬。1983年秋,自中央日报退休,社长姚朋(笔名彭歌,文学界翘楚)亲书嘉奖。



设立奖学金

1989年清明节,朱復良首次回乡祭墓,跪在父母坟前恭读祭文情形

1989年四月初,清明节前夕,朱復良首次回到阔别四十四年的故乡,主要任务是祭墓,也看看至亲好友。朱復良父母墓地位于崇福寺附近,两个伯父古宅在步兜山,朱復良老房子在松潭,房子现在的主人是朱復良五弟朱云端。祭墓当天,朱復良在老房子筵开七席,款待亲友。返乡十几天的接触和见闻,朱復良谈到两种显著的现象:一是许多人,都想盖栋大房子,与子孙团聚一堂,从不想给年轻人展翼高飞的机会,甚至远行也不放心;二是教育层面似乎看不出激烈竞争的趋势,各级学校的馆舍和设备,大多只能勉强应付现实的需求,看不到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好像与当前的教育时流,有了一段相当程度的落差。

1989年4月朱復良返乡探亲,与福安亲友在福安宾馆前合影

面对此情此景,朱復良乃慨然捐出老本,设置奖学金。一是希望激动精英,都能昂首长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二是也想引发“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囊丰箧满的乡亲发出共鸣或回响,纷纷慨解义囊,汇成沛然而莫能御的力量。


1989年,朱復良先生回到家乡福安时,深感建国建乡、首在人才,于1991年在家乡设立“朱復良奖学金”,决定以10万美元为基金,存入银行生息。再将利息所得,专供奖金用途。希望这笔奖学金能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服务社会,造福桑梓”。



好事多磨

1991年8月朱復良事迹奖学金第一次颁奖仪式现场

第一次的颁奖仪式,定于1991年的8月份举行。得奖学生57人,再加上必要的开支,至少也得六千美元。可是所能领到的利息,约为半数左右,差了一大截。

1991年8月朱復良奖学金第一次颁奖仪式,朱復良回乡颁奖,图为朱復良与临场指导者倾谈,中为时任福安市长钟明森

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原来朱復良于1990年7月,由台湾的华南银行汇出十万美元。到翌年8月当可享受全年期的利率,足以支应奖金之用。


万想不到,这笔款项经过香港渣打银行的转汇过程中,不知什么因素,足足延搁了三个多月。10月中入账,翌年的8月领息,不能享受一年期的利率,利息数目,大打折扣,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了不在福安乡亲面前丢脸,只好自认倒霉,自掏腰包,凑足数额。


这种利息不足支付奖金的现象,连续三年。由于利息收入增加,受惠的学生人数随之水涨船高,由第五年的98名,增到第六年的105名,第七年竟创119名的最高记录。也让不少的学生和家长,同沾喜悦,笑逐颜开。还有人把此百元美钞,装在精美的盒子里,视同云靡动章,好给孙儿女们有个追求奋斗的榜样。

2005年朱復良奖学金颁奖大会现场,一中校长苏锦绣(右三)宣读得奖学生名单,中为临会指导的市政府副市长谢坚女士

至2024年,该奖学金已颁奖三十四届。这一奖学金的设立,对于提升福安地区的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朱復良先生的爱国爱乡、关心教育的善举深得福安市民的好评和敬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饮水思源”,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那是一股无论身在何方,都得心系故乡的情操。福安是我们的出生地,是大家的精神堡垒,只有同心维护,合力营造,才能光芒四射,日异月新,也算达成时代交付的使命。我因长年漂泊在外,既未能沾润乡情的温暖,又未能略尽棉薄的报效,午夜梦回,歉愧交集。只希望还能听到富春溪的流水,奏著‘生我者父母,爱我者福安’的歌声,那是多么满足的感受,也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复何憾哉!”这是朱復良在奖学金颁发15周年时发表的感悟。


今年9月正是《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实施一周年之际,102岁高龄的朱復良老先生依旧乡情难泯,时刻关注两岸发展动态,心系福安莘莘学子,止不住的乡愁、切不断的故人情。



记者:雷津慧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