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港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民间造船基地之一。
遗址档案:甘棠港旧名黄崎港,开凿于唐昭宗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是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为解决福州与北方海路交通的中转难题而开凿。据考证,它位于闽东第一大河长溪的出海口,即今福安市下白石镇的白马港。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晓洁 文/图)它伴随着一个神话传说而诞生。据历史文献记载,“金甲神”助闽王王审知开凿此港,“仅三日夜就别开一港”。于是,薪火相传中,人们认为,被皇帝赐号的“甘棠港”的诞生,是因王审知政德所致。
在福安市下白石镇一带,有白马河、白马港、白马山、白马角、白马门等地名。民间传说,这些都是为了纪念爱骑白马、人称“白马三郎”的闽王王审知而命名。这真的与白马港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甘棠港开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不仅是闽东第一大河长溪的出海口,还曾作为福州与北方海路交通的重要中转港,给唐末的闽东带来了空前的贸易繁盛,使当时的黄崎镇一跃成为福州四大镇之一。其历史标志意义不言自明。
历史上的黄崎镇究竟在哪?宁德市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缪品枚,在查阅诸多历史文献后证明,白马港就是甘棠港,黄崎镇就在下白石。
千年流变。往昔古港如今又是一派繁荣之象。作为闽东的中心港口,今天的白马港区已成为闽东规模最大,设备配套最齐全,吊装能力最大、装卸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此外,它还是全国四大民间造船基地之一。随着环三战略的实施,白马港将再次迎来“画艗争驰,而长鲸弭浪”的繁荣局面。
千古传说 “金甲神”费三日夜开港
公元904年,即唐昭宗天复四年(亦天佑元年),是甘棠港凿成的日子。而后来相关文献上,关于它诞生的记载颇有几分神话色彩。
《闽书》曰:“甘棠港……入于海。旧名黄崎港。先有巨石梗舟,王审知就祷海灵,夜梦金甲神,自称吴安王,许助开凿;因命判官刘山甫往祭。中祭,海中灵怪毕出。山甫凭高视之,风雷暴兴,见一物非鱼非龙,鳞黄鱲赤,凡三日夜,风雷始息,已别开一港,甚便函舟楫,闽人以审知德政所致,表请赐今名,封港神为显应侯。”
这句话说的是,甘棠港开凿之前的天然港,名叫黄崎港。由于港中有巨石,容易使过往舟楫翻船覆。为此,王审知向海中神灵祈祷。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个身穿金色盔甲的神仙,自称吴安王,答应要帮他开凿这个海港。王审知便派遣他的判官刘山甫前往拜祭海神。祭祀进行到一半时,海中出现了灵怪。刘山甫登高一望,看到海面风雷大作,见到当中有一个既不是鱼又不是龙的灵怪,它身上的鳞纹黄中带红。三天三夜后,这场暴风雨才平息下来。这时一看,海上的巨石不见了,一座新的港口已经开凿而成,大大方便了舟船停泊进出。
是否真的是神仙助力,开凿了这个海港?历史学家们给予了否定的观点。《闽国史事编年》“王审知篇”中记载:“唐昭宗乾宁五年……是岁,王审知命凿黄崎镇海口甘棠港,以刘山甫董其事。”史学家们认为,甘棠港是王审知下令开凿的,并让刘山甫主持这项大工程。据缪品枚考证,这项浩大艰巨的工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始于乾宁五年(公元898年),天复四年(公元904年)完成,花费了六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