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中仙岩:打非遗糍粑 品浓浓年味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3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1-31 22:11:15
在蛇年春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村民们蒸糯米,打糍粑,村庄里糯香飘逸,沉浸在一片喜庆与忙碌之中。仙岩村支书雷石珠介绍,在畲族人的心中,糍粑不止是一种食物,它还是家的味道、情感的寄托。畲乡流传“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烂糍甜粘粘”的顺口溜。糍粑圆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与完满,软糯的口感则寓意着生活甜蜜与幸福。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大的聚居地,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服饰、畲族习俗等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畲族糍粑是畲族的传统饮食,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畲族糍粑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年节,糍粑是自称“山哈” 的畲家人必做的美食,有“无糍不成年”的说法。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畲语“糍”“时”同音,俗语“走时”就是指好运气,他们常把丰收之年,喜悦之年,说成“今年有糍做罗!”

仙岩,位于坂中畲族乡西部,离福安市区3.5公里。驱车从喧嚣繁华的市区出发,沿着福穆公路拐过了几个弯道,便来到了这个静谧的畬族村落。仙岩下辖叠石、对面村、朝阳新村、南垄4个自然村。主村仙岩背倚海拔647.9米的仙岭鼻。相传山上有遗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登临游历留下“小云深处神仙府,禾稻半时富贵家”的诗句。村头的大榕树,少说也有大几百年历史。从浓荫如泼的树冠上伸出的枝枝叶叶,将彼此交汇,重新聚拢,覆盖住这座以岩石命名的村庄,还有盘根错节的虬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仙岩畲族风情园”仙气氤氲。自古以来的“仙岗四景”即“老猿抱子”“十泉映月”“丹榕胜境”“仙岫睛云”至今犹在,村中有钟氏宗祠、古井圣泉、五显神宫、百年苍榕、命名石人……这里不仅有清丽婉约的地貌,还充斥着浓郁的畲乡风情,打糍粑、跳竹竿舞,畲族山歌和巫舞与景观相互交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蕴。

岁末,走进村民雷伏顺的家,柴火灶的火熊熊燃烧,厨房里热气腾腾,木甑里正在蒸糯米做糍粑。雷伏顺介绍,做糍粑的糯米要提前一天浸泡,捞出沥干后,再放入木甑蒸熟。“糯米不可蒸得过熟过久,否则糍粑会过于软耷,失去弹性,米香味变淡。”雷伏顺说。

大厅里,几个人正忙着用清水将石臼里外清洗干净。石臼由一整块花岗石凿成,形如巨碗。半个小时的光景,打开木甑的盖子,米香一下就“扑腾”出来,溢满整个厨房。米饭熟了!大家合力将米饭倒入了石臼。

俗话说,糍粑好吃米难舂,打糍粑不是一件轻活儿。雷伏顺家今天打糍粑,邻居也过来帮忙。男人们抡着木槌,一槌一槌地敲打着米团。“木槌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木槌要打在同一点上;握槌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雷伏顺介绍。打糍粑,需要耐心与力气的完美结合。其间,有一人配合捶捣的节奏,左伸冷水桶一蘸,右进石臼一翻,来回不停地弯腰翻转着臼内糯米饭,使之捶捣受力均匀。

随着时间的推移,糯米渐渐变得柔软细腻,空气中也开始弥漫起一股温暖而又诱人的米香,那是糍粑独有的味道。周围的邻居也被这股香气吸引着围拢过来,一时间,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熟糯米越舂越细腻,黏性也越大,糯米捣至粘糊、绵韧状时,细腻的糯米团还可抽出细丝来,舂好一臼糯米差不多得花十多分钟时间。

打糍粑的间隙,大嫂也没闲着。大厅里摆开一张大桌,上面放一张竹匾,撒上糖、芝麻和花生。“舂捣结束,要从石臼里掏出又软又黏的糯米团也有技巧。要事先在掌上抹上茶油,将捶打好的糯米团用手捏成圆圆的一大团,再分成几小团,趁热裹上糖、芝麻和花生。”雷伏顺说。白糍粑被人们一块一块压成圆饼状,印上图案和“福”“寿”等吉祥文字。一块糍粑是否厚薄均匀、圆整及其细腻程度,都体现主妇一家人的用心程度。

畲乡打糍粑,是一场庆祝丰收、联络乡情的盛会。农耕时代,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常用精工细作的食物庆祝节日。畲族人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一起制作糍粑,共享这份来自味蕾的幸福。每家每户来客人,三亲六故也到齐,村里人流骤增,笑声鼎沸。鞭炮声声,山村里糯香阵阵,沉浸在欢庆的节日气氛中。畲族还有农历正月二十日不下田,做糯米糍“补天穿”的传统。相传古代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时候,西北角差一块石头以致年年春雨连绵,影响春耕,是皇天漏雨的缘故。因此,这一天山哈都要做糍,供祭天皇,取意“补天穿”。除此之外,农历三月三、七月半、冬至、嫁娶都能见到畲民打糍粑。散发着喜庆的糍粑吃起来爽口细腻,香甜软糯,富有劲道,还带着籼米的香味,成为许多人美好的年味记忆。

眺望远的山,仙岩就像一粒盈盈的明珠掩映在一片青峦秀水之中,山很秀、水很净、天很蓝、空气有点甜。没有人来车往的喧嚣,只有令人心安的温暖,村落里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腾着淡蓝的炊烟,与耳边响起的每一次铿锵有力的“咚咚”捶捣……融合成一曲山村和谐的交响曲。

糍粑做好后,畲家人将它们放通风干燥处阴干,过两三天后,等糍粑变得硬挺再浸泡在水中,以备随时食用。古时候没有冰箱,这种简单的储存方法,能让糍粑吃过农历正月,甚至更长时间。畲家人正月出行,还会将一块糍粑揣在怀里,或者放在包裹里。他们相信,糍粑的香甜与糯滑,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家里来了客人,送上糍粑。一块小小的糍粑传递祝福与关爱,代表着家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尽管如今的市场上,有机器做的糯米糍粑售卖,方便又快捷。但老一辈的畲家人仍然坚持用最传统的手工方法打糯米糍粑。他们认为,手工打的糍粑,才是真正的年味。




记者:林耀琳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