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田园”笔会]鲜艳沃渔歌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吴庆堂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1:26:12
    福安新闻网(吴庆堂)江河大海就像一本深奥的书,读懂了,她就是一本厚厚的乐谱。你看那翻滚的浪花,荡漾着动听的乐曲……徜徉在鲜艳沃这片迷人的海域,悠扬的渔歌萦绕耳畔,让人如痴如醉。    鲜艳沃,只不过是溪尾镇一个偏僻小渔村,地方不大,但名气不小。这里地处闽东盐田港西侧,内海港湾呈布袋形,口小肚大,风平浪静,适合多种水生物生长繁殖,被誉为水产养殖的“金三角”。村前2万多亩的滩涂、海域,俨然一座气势恢宏的大舞台,一幕幕耕海牧渔的场景美不胜收。    “突突突……”登上一艘机动小木船,缓缓驶离鲜艳沃码头。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绵延的渔排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如同精美的巨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处波光粼粼,远处氤氲溟蒙,山海相嵌,海天交融。一望无际的吊养区,整齐排列着数不清的白色泡沫圆桶等浮标,宛若阡陌纵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将蓝莹莹的海面点缀成田园般的诗情画意。    沐冬日暖阳,随海浪荡悠;望水天一色,听海风吟唱。正当我“情似游丝,人如飞絮”,陶醉于海上田园的旖旎景致,体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之时,一艘摇橹荡桨的木篷船映入眼帘,只见一人站立船头,正在抛撒手中成捆的渔网。我的视线顿时被这艘小小的捕捞船牵引住了,它宛若一支古老的渔歌,从我的耳旁轻轻飘过,越飘越远,渐渐模糊,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深处,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它拉回那遥远的记忆。    我的少年时光是在白马河畔度过的,像这样讨海的木篷船司空见惯。那时,望见渔家孩子成天在船上悠哉游哉,与大海为伴,以捕鱼为乐,着实心存几分羡慕。更钦佩的是,尽管数九隆冬,他们也能够光着脚丫,在冰冷刺骨的海滩上、淤泥里行走自如。长大后,我才知道他们是“连家船民”,才明白“曲蹄”二字的真正含义。在旧中国,“曲蹄爬上岸,打死不见官”便是他们祖祖辈辈挣扎在社会边缘的浓缩写照。因而,我常常为自己小时候萌生那种幼稚的“羡慕”与“钦佩”而惭愧。    从白马河到鲜艳沃,海水相连相通,“连家船民”亦同命同运。曾几何时,原名“贱仔沃”的鲜艳沃,长期漂泊着这样的水上部落,他们以船为家,以讨小海维持生计,风里来雨里去,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挤一舱。而今,海还是那片海,天还是那片天,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在这片海域上飘荡的渔歌,不再浸透着苦涩与凄美。你看,溪邳村海岸边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崭新砖混结构楼房,便是他们如今温馨的家园。渔家人不仅将上岸定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红红火火的海上养殖业、水上运输业、水产品加工业以及各类育苗场,让这里闪烁着“省级明星村”的耀眼光芒。    一路海风轻抚,一路感慨万千。船只靠泊渔排,我们踏上晃晃悠悠的“水上部落”。 主人如数家珍介绍这片水域的贝类、鱼类、藻类、蟹类等养殖品种: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虎鱼、弹涂鱼、牡蛎、泥蚶、溢蛏、花蛤、海带、紫菜、龙须菜……令人目不暇接,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海面上欢快跳动,奏响了鲜艳沃激昂澎湃的旋律 。    我们来到一口口挂满成串塑料瓶子的网箱边,但见每只瓶子里都蜷缩着一条鲜活的小章鱼。“让章鱼在瓶子里‘安家’,这是我们溪邳人独创的养殖技术!”听到主人这一句颇感自豪的话语,我不由想到对虾养殖。据说,1983年,溪尾的群众在鲜艳沃围垦区内试养东方对虾获得成功。随后,人工养殖对虾技术在福安沿海乡镇推广。时隔20年,这里的渔家人又凭借勤劳与智慧,用小小的塑料瓶子,开创了人工养殖章鱼的先河,央视7套对此进行了专门推介,周边县市及外省的同行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取经。而今,这片水域昂然扛起了“水产养殖创新园区”这面引人注目的旗帜,瓶养章鱼早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又一把致富“金钥匙”,仅福安沿海就有30多万瓶。业内人士说,由于章鱼的人工育苗技术目前尚未突破,瓶养章鱼的规模受到了一定制约。    此时此刻,我站在渔排上,深情放眼辽阔的大海,心潮随海浪起伏。江海是那么的深邃、宽广,又是那么的慈爱、无私,人类在解读她的同时,她也在競競业业地为人类孕育着希望与喜悦,人与自然在这里共同谱写着鱼米之乡的和谐乐章。      依依惜别之际,热情的主人执意要捞一只硕大的海鲫鱼,让我们带回去尝尝鲜。于是,大家围在一口网箱边,一起提拉箱内的鱼网。一时间,鱼儿在网内扑腾跳跃,水花飞溅,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这片美丽、神奇的海域……
作者:吴庆堂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