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安干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坚持用好“党建联系点制度”这一“传家宝”,统筹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齐心协力念好“山海经”、走好特色路、建设样板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福安城区新貌 吴景华 摄
福安地区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3.5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35.64亿元,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并蝉联第八位,跻身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行列。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0.3亿元,增长11.5%,增速位列宁德市第一。
特色产业迸发“新活力”
日前,福安市松罗乡尤沃村举行第七届松罗晚熟葡萄文化旅游节。舞台上,轻歌曼舞,特色节目轮番上演,游客连番叫好;广场边,葡萄飘香,当地群众带着自制的农特产品热情吆喝叫卖,呈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兴旺场景。
“作为福安市晚熟巨峰葡萄的主产区,松罗乡立足‘高山农旅特色小镇’定位,始终将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力争做好农旅结合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松罗乡乡长郑仁寿说。
松罗乡现有葡萄种植面积1万多亩,鲜果产量约1.35万吨,总产值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4亿元,全乡超5000人从事这一“甜蜜”事业。葡萄还获评“全国优质果品评选金奖”,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三产融合”之路正在兴起。去年,该乡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
游客在采摘溪塔刺葡萄 吴景华 摄
从发展晚熟葡萄种植业,到荣膺“南国最美葡萄小镇”称号,再到如今风生水起的乡村旅游业,地处偏远山区的松罗乡实现了美丽蝶变,成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样板”。
穆云畲族乡虎头村水蜜桃获丰收。李郁 摄
潭头镇果农晾晒芙蓉李 吴景华 摄
果农采收岳秀脐橙。吴景华 摄
党建联建激发“新动能”
仲秋时节,天朗气清。在福安市社口镇“大坦洋”片区,一条长4.4公里的白改黑大道从镇区直通坦洋村,为这个曾经繁华的坦洋工夫发祥地增添了一道新风景。
“大坦洋”片区坦洋村 李郁 摄
“我们二期由下岐经济联合社与富春酒店合营的‘富春白马宴’目前正在紧张装修中,准备在10月开业,进一步集聚人气,打响海鲜街品牌。”下白石镇“渔旅融合”联村党委书记陈凌对海鲜街经营前景充满信心。
赛岐万亩葡萄示范园 李郁 摄
“大坦洋”片区和下岐村海鲜街乡村振兴联合体均是福安推进片区联合党委建设的成功案例。近年来,福安深入实施党建联建共建机制,以组织联建带动资源联享、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治理联抓,将各类资源串珠成线、连片开发。截至目前,已打造“大坦洋”片区党委、赛岐葡萄产业链党委、范坑茶产业联村党委等跨村联建联合体27个、覆盖222个行政村,策划“抱团”项目19个,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2个,实现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1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城乡共治构建“新格局”
干净宽敞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民居、整齐停放的车辆……行走在甘棠镇,“脏乱差”的老旧村顽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宜居的环境。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甘棠镇实现乡村面貌的华丽蝶变,成功入选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是福安践行“千万工程”,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福安市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76个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28个农村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81亿元。继续开展“一革命四行动”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卫生整治攻坚战行动,梯次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创建美丽庭院548户,省级森林村庄6个,形成小梨、南浦等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样本。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福安市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眼下正值松罗乡高山晚熟葡萄上市季,在当地葡萄园里,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筐,把成熟的葡萄运到乡里的收购点。
“以前这个道路坑坑洼洼不好走,葡萄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掉果甚至整串腐烂的情况。现在从种植区到分拣中心运输时间仅需5分钟至7分钟,真是太方便了!”松罗乡果农郑柯发高兴地说。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如今,松罗优质葡萄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每天都能快速便捷地出村进城,销往全国各地。
社口镇潘洋梯田风光秀丽 吴景华 摄
如今,在福安辖区,从集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福安因路而兴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日益红火,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采茶亲子游 李郁 摄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基础。为了更好地带动乡村发展,福安市投入产业发展帮扶资金1362万元,累计为脱贫户提供小额贷款1亿元,帮助1830户脱贫户发展富民产业,实现产业扶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今年上半年,福安对79个脱贫村进行全面摸底,并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352万元,实施发展产业及改善脱贫村、老区村、民族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
统计显示,2023年,福安市9000多名脱贫户年收入从2015年的3348元增加到2.4万元,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源:闽东日报 吴景华 兰文馨 秦红丽 吴晟航
编辑:阮珊妮
审核:林衍 王雯秋 陈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