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来推 | 解锁“红色溪柄”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05-05 10:46:57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五福新城、全家福安”发展目标,展示各乡镇(街道)在产业发展、乡贤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美食等方面的亮点,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由中共福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福安市融媒体中心和网信中心承办的首届“我的家乡我来推”优秀推文推介活动现已进入展示阶段!

福安各乡镇(街道)围绕4月主题“一则乡镇(街道)介绍”创作了一篇篇优秀的推文作品,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

带着推文向我们走来的是

溪柄镇











解锁“红色溪柄”

振兴密码


溪柄镇,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邓子恢、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武装斗争,是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革命根据地之一,亦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素有“闽东延安”之称。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霞光映照溪柄洋 吴庆堂 摄



一、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一把白扇画牡丹,财主收租太不堪,不管收割有无谷,一斤半两不让宽……”闽东苏区纪念馆中人头攒动,学生们聚集在刻画着《白扇诗》的墙壁前,听着馆长林惠全用福安话演唱着那段革命历史,为学员们细细讲述着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故事。细观3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感受着闽东苏区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在溪柄镇柏柱洋成立,在其组织领导下,闽东苏区形成了以柏柱洋为首府、以福安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呈现出“五百里红色政权”的兴旺景象。而今,“柏柱洋精神”光芒长驻,溪柄镇人民群众依然不忘初心跟党走,一批批中小学生在溪柄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游览马立峰纪念室、碑、纪念亭、中共闽东特委旧址、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闽东妇女工作团旧址、共青团闽东特委旧址等地,重温那段峥嵘岁月。2024年至今为止接待参观700余场,普及人数达25多万人次。



二、产业兴旺,富民增收

瞄准“绿特优”,打造“富民增收”产业长廊。溪柄作为农业大镇,是福安市千亩高优农业园区所在地,也是农业科技汇聚之地,以发展水稻、绿竹、茶叶、苗木、葡萄、百香果、蜜柚、脐橙、雪柑等为主。

绿竹长廊 薛蔚 摄

"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视察工作时看到黄兰、白沙绿竹喜人的生长形势时即兴赋诗。溪柄镇作为绿竹重镇,以黄兰村、白沙村为主产区,超过九成农户通过种植绿竹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全镇绿竹种植面积突破万余亩,沿江打造的生态景观带形成绵延十里的翡翠长廊,青竹叠翠的生态画卷已成为溪柄特色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除了绿竹产业外,溪柄镇现已发展无公害避雨设施葡萄,面积8600多亩。在坑口、斗面、楼下、立峰、曲濑5个村大力发展新品种茶叶、特色葡萄、水产养殖等产业,打造“产业示范长廊”,实现“一村一品一特色”和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绿笋丰收季  陈英华 摄

葡萄初加工



三、生态立镇,宜居宜业

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清澈见底的溪流。曾经杂乱的村庄,如今经过整治和规划,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精心规划的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溪柄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美,服务设施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大洪太溪兰北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和霞楼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现乡村旧貌焕新颜。创新打造“一馆两堂三再四址五讲六重”红色教育路线,以闽东苏区纪念馆、狮峰寺、马立峰烈士纪念室等各个红色文化点为主,串联溪楼沿线各村发展特色,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推出“闽东红色1号线”精品旅游线路,走出一条具有溪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闽东红色1号线”精品旅游线路



四、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溪柄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美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乡村文化场所,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新春送“福”联、“温暖全家福”公益拍摄、“3.5”雷锋日主题活动、中秋节文化活动、重阳节文艺晚会等文化文艺服务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最美庭院”、“身边好人”、文明村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家风、民风。如今,文明新风在溪柄蔚然成风,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新春送“福”联

“3.5”学雷锋活动

重阳节文艺活动



五、特色美食,独特符号

来到溪柄,自然不能错过这里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海蛎包堪称溪柄美食的代表之一,在福安有着 “去溪柄吃爹包,去穆阳吃扁肉” 的俗语。溪柄镇老街上有一家几十年的老字号海蛎包摊,声名远扬。海蛎包以白萝卜、米浆、猪油、海蛎或者腌过的肉为原料。刚炸好的海蛎包,白色的边沿呈现出诱人的黄色,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里的食材鲜香四溢。若想更豪华些,还可再加个蛋 ,剖开光饼,夹入海蛎包,就成了福安版的 “汉堡”,热乎着吃,非常City。

在热闹的街道里,“爹包”、豆腐干加上独特口味的溪柄冻菜,还有藏在大街小巷中的各色美食,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美食画卷,这才是是独属于溪柄人的慢生活。


END




来源:溪柄镇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