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古渡口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7-02 22:48:42

福建“六江两溪”中的交溪,上游发源于鹫峰山脉、洞宫山脉和太姥山脉,流经福安城区的一段,人们称之为富春溪。富春溪、穆阳溪、茜洋溪在赛岐的三江口汇合后注入赛江,再由白马门一路欢歌,奔流到海,流域面积167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9%。


  福安千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因水运而繁华的历史。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陆上交通艰险,长途运输大都凭借水道。古代官府常在驿路要津及往来人口较多的河岸设渡,称官渡。据《福安县志》记载,当年的水道渡口“海舟渔货并集,远通建宁府诸县,近通县城及各村”。福安是闽浙内陆腹地与外界交通的一个重要驿站和门户。


  福建保存至今年代最早的地方志《三山志》,记录福安最早的官渡:黄崎镇的滩头渡和下邳驿的下邳渡。滩头渡即下白石渡,河宽800米,潮水落差7米,是福州北去温州的重要渡口,元丰三年(1080年)置。当时福州北上温州的沿途驿站:北岭—潘渡桥—白鹤岭—宁川驿—深浦渡—双岩岭—黄崎镇滩头渡—下邳驿—盐田驿—温麻驿—桐山驿—分水岭—温州。黄崎、下邳均在这条连接闽浙的沿海驿道上。明弘治末年(1505年),官府把原本设在七都上白石的巡检司迁到黄崎。清代为了加强对财政和税务的管理,在黄崎设置了税厘分局、闽海海关、官运总局、盐仓户管等机构,此外还有甘棠小憩(公馆)、文营。民谣有“甘棠有城都没官,下白石无城七门官”之说。“七门官”,即指巡检司、海关、厘金、文营、武营、巡知、代报等“七衙门”。其中,厘金相当于现在的税务所,巡检司与巡知为政府行政部门,海关即现在的海关,文营即文化管理部门,武营即部队,代报即现在的邮政。于今,下白石镇内仍遗存“白石分司”碑及七衙门碑文。黄崎作为福建北航线最重要的海丝中继港,清人林伯琴曾用“万怒潮声惊闯海,千樯舶影醮前峰”来形容其繁荣景象。

位于富春溪上游的长汀渡口

福安城区所在的韩阳坂富春溪上,曾经有三个重要渡口:栖云渡、高家渡和富春渡。栖云渡即今之阳头渡,位于阳头环溪上,渡口宽约200米,是福安通往穆阳及闽东北一带古道的重要渡口,明弘治二年《八闽通志》载:渡口“有亭号曰‘碧云’。”与阳头渡相接的察阳古街,商铺林立,市井繁华,成为福安城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高家渡今称“江家渡”,位于福安农药厂至江家渡的之溪上,是福安城关通往宁德、福州古道的重要渡口。1956年,福温公路通车前,此渡口最多时有渡船3艘,日渡300多人次。富春渡是县城通往坂中及坦洋、社口、寿宁一带的重要渡口。据1980年统计,全年渡运货物量达2015万吨,日均人流量达500多人次。1982年,坂中大桥竣工通车,此渡口随之废弃。


  富春溪、穆阳溪、茜洋溪汇集的三江口,孕育了闽东最大的公路渡口——赛岐渡。赛岐渡宽500米,明万历二十五年及崇祯十五年的《福安县志》就有在此处设渡的记载。清光绪时期,近代沿海移民聚集,赛岐港口商埠逐步形成。清代五口通商后,赛江把内河运输同外海航运衔接在一起,赛岐港经济腹地辐射闽东浙南15个县1.5平方公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赛岐港辟为外贸运输物资启运点和国轮外贸物资装卸点;从1983年起与香港正式通航。此间,港口的吞吐量仅次于福州、厦门港,被喻为“闽东小上海”。1956年,福温公路通车,从北京至福州的国道和从霞浦县至闽北山区浦城县的省道在赛岐纵横交汇。上世纪八十年代,渡口年车流量14.4万多辆次,人流量380万多人次。高峰时每天两岸过渡的车次达五六百辆,乘客2万多人,渡江的不便成了老一辈人难以磨灭的记忆。1991年,长达980米的104国道赛岐大桥在老渡口的上方腾空而起,跨越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

​廉村至今仍在举行的端午古龙舟赛,让人怀想当时水道繁华时的盛景

赛岐三江口以西的穆阳溪,潮水可达富溪(即今之溪潭),在廉村一带形成富溪津市。富溪村北上到穆阳,溪中共有23濑,船只上行遇濑常靠人力推动,可以通1吨左右的小溪船。穆阳是穆水水路运输的终点,也是福安西部的货品集散地。大批海货经黄岐渡、赛岐渡、富溪津抵达穆阳,再由穆阳人力肩挑运往周宁、政和、松溪等县,穆阳成为闽东沿海与闽北、浙南内陆海货与山货的交易点和贩运集散地,繁华一时。


  三江口以北的交溪航道,潮水可达白沙村,借助小溪船水运可至福安城关,遍及社口、潭头、上白石,货运与寿宁、柘荣以及浙江的泰顺、庆元等县地相通。据说,早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赛岐就有监察船顺着西溪直达寿宁斜滩村的记录。

​曾经繁华的穆阳古渡口

穆阳溪、赛江航道开辟了两省十五县的广阔辐射区域。渡口的繁华造就了下白石、富溪津、穆阳、洪口、赛岐、上白石、沙坑、社口、白沙、苏阳、甘棠、六屿、长岐、溪尾等因水而兴的水乡村镇。1987年,福安全县还有渡口66个,渡船90艘,有证渡工96人。进入21世纪,陆路交通飞速发展,曾经见证繁华的渡口都已隐入历史的尘烟,至今保存完整的寥寥无几。


  “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站在鹅卵石铺展的渡口,遥想当年的水面,舟楫穿梭、船桅如林,繁华一时。福安盛产的茶叶、丝绸、茶油……从这些渡口启程,驶出山乡;从福州出发的商船,通过黄崎港中继,经东海海域,远赴日本、新罗、高丽等地,海上丝绸之路盛景辉煌。


  渡口,不仅是曾经贸易往来的港口,活跃经济的窗口,也是乡人梦想启程的地方。千百年来,长溪流域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


  岁月流转,曾经热闹非凡的渡口归于平静,只留下湍急的河水无声流淌,把昔日的繁华热闹,默默倾诉于遥远的岁月、静谧的时空。



来源:闽东日报

作者:林耀琳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 阮珊妮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王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