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官场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王梅凌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7:13:34
福安新闻网(王梅凌)中国人喜欢去当官,走仕途。当官好处多多,可以做到光宗耀祖,名利双收。基于此,从古至今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古代的读书人,不能金榜题名就要回家种地。比较之下,做官肯定比种地好,甚至好上几百倍。因此官道虽窄,但众人相挤,争着进入官场。  走进官场的官员,就要按照官场固有的套路行事。古往今来,勤政廉政者代代有之,为非作歹者不乏其人,尚有多少人满怀报负地走向官场,又有多少人心存浩然之气愤愤不平地走向官场,最后背向官场。这些官员都带着鲜明的个性和为政理想离开了官场。古代的大文人大多数如此,诸如陶渊明、李白、苏东坡都是有作为而又落魄的杰出官员代表。  生性傲岸者,不适官场。  优秀的官员脑子装着尧舜思想,孔孟之道,老庄理念,甚至还有屈子的千古悲情。历代的好官员都不是小人,他们都是高人,至少在同僚中略胜一筹。这样的官员都是忌惮天意,顺应民心,殚精竭虑,为民造福。  政治场上有玄机,很深,不是一般人所能破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种“忧乐观”在中国历久弥新,在官场一万年以后恐怕也不会过时。近代孙文的“三民主义”和当下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又有超乎于以往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  在现代中国官场上,官管官是作为至关重要的大事。这就是常说的党要管党。共产党人不仅要常怀忧国忧民之情,还要经常怀存忧党之心。大官小官似乎都清醒地看到了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然而有效治理这种腐败相当艰难,难度就如攀登“蜀道”,除了加强教育以外,国家施以重典,方可奏效。特别对高官者,其腐败劣迹给百姓看,  给同僚看,从近年来惩治陈希同、陈练宇、成克杰等高官的情形看,表明了反腐力度这一层,值得人们深思。  官场的腐败,历代有之。在商品经济甚为活跃的今日中国,犹如长江后浪追逐着前浪,前赴后继的腐败条件在中国土地上层出不穷。说透腐败,归根结底,就是人心的贪欲。  当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官员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的心身都要面临市场经济、行政权力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多种多样的诱惑考验。  新时期官员们心理承受多多,负荷太重!  官员们屹立天地之间,主宰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的走向,官员群体执政思想与百姓需求大抵都相一致。刚开始,官员们都是思无邪,行得正。可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的根源在上头,越是高层的官员带来的损毁性就越大,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用人偏差了。  仔细打量官场,多种生态的丰富性和戏剧性与民间有着千差万别,官员想的事儿与民众追求的事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思想动因和追寻目标的了“落差”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落差。官与民的肉体生命是一样的,但人的品质及其终极生活所向是迥然不同的。官者可以点头哈腰,甚至嬉皮笑脸地活着,俸禄照拿,闲哉悠哉,还可以公款吃喝玩乐,无所不为或是一劳永逸,不劳而获者俯拾皆是。这些事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艰难做到。因此,官与民的对立裂痕永远难以做到弥合和平衡。  看人性本真,首先所有的官员皆属于血肉丰满的个体活者;其次才归属于一个时代的社会精英或称之为事业成功者。这些功成名就者得到了组织上的一纸任命,就凭借这一任命公文,特权就随之而来了。无处不显示官员在主体社会中的强势力量。只要官者在位,谁也无法去掉他们的特权强势以及派头风光。这些权利又是人民赋予的,国家提供俸禄,并且年年追加。其实,官帽只是生命的点缀,并非是官者生命本身。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为自己的政治寿命朝思暮想,甚至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殊不知,规律难违,官寿有限,“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世有千年山,没有千年官,再辉煌者,终究要走向平淡,走向人性的本真。官员离任了,门庭清冷下来,常叹这世间气候变暖,人情变冷,势利成惯性了,真可谓是:“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1] [2] [3] [4] 下一页
作者:王梅凌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