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湾坞镇下塘村的新侬人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机手正灵活地操纵着旋耕机在刚刚收割完晚稻的田间整地翻土、开沟起垄,农户紧随其后对田垄进行细致整理,挖坑下种“沃土5号”马铃薯。
湾坞镇下塘村党支部书记、新侬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吴志成 :这片(稻田)面积共30亩,今天晚稻刚收割完,现在进行马铃薯的种植,这块地就在国道旁边,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适合机械化种植。
据介绍,为有效解决土地季节性闲置问题,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增总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湾坞镇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冬季葡萄园套种马铃薯,并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高效利用土地轮作粮经作物模式。该镇下塘村运用这一模式发展马铃薯套种170多亩,今年春季实现亩产2000多斤,为村民带来了3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入冬以来,下塘村率先吃螃蟹,通过争取农业部门支持,整合30多亩优质稻田建立宁德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尝试进行“早稻-晚稻-马铃薯”一年三熟制的水旱轮作,让“闲”田不“闲”、“忙”里生“金”。
湾坞镇下塘村村民 吴坛华:今年晚稻收割后就计划种马铃薯,需要进行排水、起垄,排水是因为马铃薯积水会烂果。现在已经起垄完毕,有10多个农户在种植,预计3-4天种完,明年3月份采收,采收后开始种早稻,马铃薯种植的土壤肥力正好可以用于早稻的种植。
试验前,下塘村两委对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了周详的考察论证,市乡两级农技人员也提前介入指导,为马铃薯的种植和管护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大家普遍对稻薯轮作、一地三收的前景表示看好。
湾坞镇下塘村党支部书记、新侬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吴志成:以“稻-稻-薯”(“早稻+晚稻+马铃薯”)的模式,实现一地三用,做得好的(马铃薯亩产)可能会达到8000斤,我们今年头一次(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00斤。另外一片(土地)有50亩,目前正在开荒中,预计明年以早稻、晚稻、食用菌黑木耳的模式进行轮作。
记者:林平 兰文馨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陈菁婧 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