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安”我来讲《让产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4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3-09-04 11:13:31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让产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有了产业,乡村发展才更有底气。近年来,我乡坚持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2+N+旅游”特色产业体系,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超前谋划,努力打造特色产业旺畲乡经济兴的乡村振兴“穆云样板”。我乡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水蜜桃、刺葡萄产业是我乡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
说起水蜜桃,大家一定能想到虎头村,虎头的水蜜桃具有独特的桃清香,皮薄汁多,深受市场喜爱。通过大力推行普及地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举办特色产业文化节,组织参加省内外活动,不断提升特色产品品牌知晓率和认同感。据了解,2022年虎头水蜜桃产量1200多吨,产值达2400多万元。
那么,说起刺葡萄,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溪塔村,溪塔村整村刺葡萄种植面积1200多亩,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全乡从事水蜜桃,刺葡萄产品系列开发和烤肉、线面、茶叶精加工的农户达500多户,带动就业3000多人,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走出一条“村村有特色,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财源,人人能增收”的产业发展步履强劲之路。
发展乡村产业,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聚焦群众关注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房整治等问题,我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立面改造等行动,启动黄兰溪穆云段流域环保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了该流域水体黑臭脏问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推进高质量绿盈乡村创建,创建中级版绿盈村庄4个,高级版绿盈村庄3个,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干什么?怎么干?”和“无序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
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立足畲乡独特禀赋,挖掘畲文化、红文化、桃文化、茶文化、古文化等文化元素,打造了溪塔、虎头、玉林、咸福等一批文化特点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文旅融合精品工程,逐步形成以虎头、溪塔、下逢村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一至三日精品游”路线,畲乡旅游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三十里桃花”虎头村、“十里葡萄沟”溪塔村、“悠然田居”南山村、“廊桥人家”玉林村……兼具民族风情与生态风光的旅游场景,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今年桃花盛开期间,我乡累计吸引游客42万人次。

赏“醉美桃花”、游十里葡萄沟、品畲家小吃,成为游客休闲观光的热点,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融合式党建关键在“融”根本在“合”。聚焦组织功能强,人才队伍强,治理能力强,要素保障强,集体经济强“五强组织”创建,实现从“相加”到“相融”,从“引领”到“共赢”转变,着力构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乡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福建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乡”,“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乡镇”、“第二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等称号。我相信这只是起点,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穆云畲族乡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穆云畲族乡必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穆云样板”之路。
制作:福安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
编辑:王雯秋
审核:林衍 阮珊妮 陈菁婧
作者:福安新闻网责任编辑:阮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