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博士论文致谢为何走红网络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1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1-04-21 10:04:21
最近,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四年前博士论文最后的感谢信走红网络,在这篇情感真挚的《致谢》当中,讲述了一位来自农村的少年如何经历家庭变故,生离死别,人情冷暖,穷困潦倒,最后靠着自己咬牙的一口气和来自社会的点滴关爱,最终成功走进中国科学的最高殿堂,摘取最高学位的故事。
作者黄国平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他在回忆年幼家徒四壁的痛苦和无奈时说,当时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是读书对他来说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情,确实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窥探新世界的大门,就是改变命运最大的希望。黄国平的经历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我觉得最让人动容之处,就在于不仅看到了穷人家孩子人生的逆袭,更在于让我们看到了读书和教育的力量,正是因为教育和读书不仅让他摆脱了贫困,更让他经历了这么多人情冷暖和坎坷命运之后依然能够坚守“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他在《致谢》中写下了这样两句让人非常感动的话,一句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还有一句是“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世界非常丰盈和富有的青年形象。
我想这篇《致谢》之所以能够上热搜,他更在于映照了许多在困境当中挣扎和努力的生命个体。作者那份执着上进,咬牙坚持对抗命运的韧劲,也正好反映了众多贫困学子希望实现阶层跨越,改变命运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朴素愿望,我们的社会固然无法改变生死,无法左右聚散离合,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让学子们能够在有基本保障的条件下,有尊严地追逐梦想。十四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到:“要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人后的苦,有国家来兜底;人前的尊严,有社会来保障;而未来的路,有教育来支撑。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