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焊出人生的火花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4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吴庆堂 丁立凡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7-07-14 10:03:34

  水深、浪平、潮差大的赛江,绵延60多公里的海岸线,孕育了福安市历史悠久的民间船舶修造业,也造就了当地一支技术过硬的船舶焊工队伍。吴国平,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2004年,他带领闽东申银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代表队,在福安市首届职业技能(船舶焊工)竞赛中脱颖而出,勇摘个人和团体两项桂冠。梅花香自苦寒来,吴国平以其传奇般的焊接经历,诠释了其中的道理。

  吴国平出生在福安市甘棠镇观里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为帮助弟妹完成学业,1985年他高中尚未毕业就经熟人介绍,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福安市赛江糖厂,跟着一位姓陈的师傅学习锅炉管道焊接。凭着勤学苦练,他很快掌握了电焊的基本操作方法。两个月后,随着赛江糖厂设备安装的结束和陈师傅返回外地老家,他也放下了手中的焊枪,投身商海谋求生活出路。 时间推移到1993年,当时福安甘棠一带民间船舶修造业日渐红火,而且电焊工较为紧缺,吴国平决定正式拜师学焊接,跟从一位姓刘的师傅边干边学。时值盛夏时节,天气异常炎热,电焊作业时更要遭受高温的煎熬,裸露的皮肤时不时还要被飞溅的火星灼伤,再加上所揽的活基本上都要赶工期,常常让他累得浑身散了架似的。不管多苦多累多难,都难以磨灭吴国平一心学艺的意志。在施工现场,他虚心接受师傅的言传身教。在业余时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间,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托起一只装满水的牙杯,同时用左手小指头醮着墨水在墙上、地上、桌上写字,着了魔似地苦练手把焊的平稳度。

  1995年5月,学有所成的吴国平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焊接生涯:在闽清一座新建水电站的管道焊接工地,面对管壁厚、管径大、必须一气呵成的焊接难度,他以娴熟的技术,在同行中“焊”出了自己的名声;在广州文冲船厂这家大型国有修造船企业,面对工艺要求极为苛刻的外轮维修焊接业务,他以焊道表面成型均匀、圆滑、美观,焊接一次合格率高达100%,创造了文冲船厂有史以来的奇迹,也让外籍船东对中国焊工刮目相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蓬勃发展的福安民营船业给吴国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999年3月,他进入闽东申银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凭着全面而精湛的焊接技艺、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当上了焊工组组长,2003年还被公司董事会聘任为生产部副经理兼船体主管,负责修造船的质量监管。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带出了一支技术强、作风硬的焊工队伍。2004年3月,公司承接了一艘5000多吨集装箱货轮改装业务,由于船东几次修改船体方案,焊接工作量一增再增,给工期带来了巨大压力。吴国平带领一班焊工兄弟,在极端炎热的天气中,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头,在既定交货时间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树立了福安船舶焊工的良好形象。“如果焊接出了问题,不仅严重威胁到轮船的安全,而且将大大损害船舶企业乃至整个福安船舶修造行业的声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吴国平把每一道焊口都当成一件艺术作品,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焊接而成,这也是之所以他的“作品”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每当望着一艘艘自己亲手焊过的轮船下水远航时,他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作者:吴庆堂 丁立凡责任编辑: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