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里
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鲜花锦簇,缎带醒目。纪念碑左边一块开阔地上,有一尊阮英平烈士的塑像。清明时节,每当我在这尊塑像前静默时,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通透的洗礼!
阮英平,生于福安下白石顶头村(现为英平村),儿时,小英平就英气不凡,聪敏上进。稍长,他便明辨是非,嫉恶如仇,经常为别人打抱不平,因此被父老乡亲戏谑为“雷公”。都说“雷公”能呼风唤雨,可民间当“雷公”也要有家财万贯垫底,而英平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一家4口的生计全靠身子孱弱的母亲给人家做些针线活来支撑。10岁那年,全家生活母亲实在难于维持下去,就把英平两个姐姐送人做童养媳,英平则靠舅舅的扶助,去私塾读了两年书。为帮母亲减轻家庭负担,青少年时期的英平就去本村“一团斋”糕点铺子当学徒以贴补家用,后又到赛岐“旭记”茶行打杂。在这里,他结识了地下党的革命志士。
1932年,阮英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与马立峰,詹如柏等闽东党领导人一起发动了“兰田暴动”;嗣后,又发动“甘棠暴动”“赛岐暴动”,为创建闽东苏维埃政权奉献了洪荒之力,后来还担任了安德县委书记、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闽东特委书记等要职。1938年,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挺进皖南参加抗战。是时,他担任六团副团长。同年5月,他前往延安学习,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此后,他听从党的召唤,驰骋大江南北屡建战功。此时的英平,正豪情满怀誓将英气展虹霓,平定天下扫顽敌。谁承想,他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我辈泪满襟!今日里,一旦回想起在枪林弹雨中驰骋纵横的阮英平没有倒下,却惨死在一伙财迷心窍的宵小之手时,我们心中便义愤填膺!那是1948年2月3日的夜晚,范起洪等3个歹徒诡称送阮英平去福州,在行至宁德县狮峰村山上时,趁阮英平不备将其乱棍打死。可以想象:那个夜晚,那个山上树木都垂着泪,那个山上的花草都滴着血。如天地有知,神明也会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英平村,是以阮英平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庄。在纪念兰田暴动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和福安市文艺采风团成员来到英平村采风。
村支书知悉采风团将莅临村里,便早早在村委楼门口迎迓我们。一阵寒暄后,他把我们带到英平纪念馆,向我们翔实讲解阮英平烈士的生平事迹,讲到动情之处,支书两眼发潮,他的话语击中我们感情的痛点,也让我们眼角潮湿。支书还向我们介绍:英平楼已被列为福建老区革命遗址、宁德党史教育基地、福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遇重大节日,都有许多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纷至沓来到这里瞻仰英平塑像,学习革命精神。
当年,英平村的房子大都被反动民团焚毁,村民被迫背井离乡,村中残垣断壁,哀鸿遍野。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建设美丽乡村,村中近百幢新房平地而起。沿着洁净的水泥路,我环顾四周的新房,只见家家户户红灯笼高高挂起,五色彩带装点街道上空……这当儿,我们瞅见英平村村民的日子过得像小鸟,在幸福家园的天空自由飞翔……
我们移步英平村的后花园,这里的葡萄长得像珍珠玛瑙,真让人垂涎欲滴。村支书随手摘下几串让大家品尝,大家吃的满嘴生津,兴致勃勃,正要向村支书讨教这里的葡萄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又这么好吃,让大家享受了口福时,村支书莞尔一笑说:“靠避雨栽培,靠科学管理呗。”吃完葡萄我们返回村口时,环顾周遭,英平村周边还种植大片的龙眼和火龙果。“哇噻!英平村真的要发大财啦。”有人咋呼。
大伙儿伫立村口,人们眺望江边,一块块围塘便扑入大家眼帘,围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有鱼儿在跳跃。送客送到村头的支书回应,那是村民养殖的跳跳鱼呢。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哦,跳跳鱼。此时,大家的心儿仿佛也要跳出来,陶醉到舍不得离去……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 宋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