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中的母亲/卢腾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来源:福安新闻网作者:卢腾责任编辑:宋诗莹阅读量:
来源:福安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2-28 16:54:19
福安新闻网(卢腾)连绵的阴雨,淅淅沥沥地下得人心烦!望着灰濛濛的雨帘,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母亲在雨季中艰难生活的情景。 儿时,我家租住在一座老厝里,3户人家共用一个灶间。土墙壁、瓦顶棚的老灶间,原本狭窄,安放了3门土缸灶和3口小水缸,就没余下太多的空间堆柴草了。那时,人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即使有场地堆柴草,也没闲钱买柴草存。灶间里,每门灶前堆的柴草仅够三四天烧煮。进入雨季,连续的阴雨天,大家只得现买现烧湿柴了。 一日三餐,母亲湿柴烧煮,真难为她了。早上,隔夜的冷灶湿柴生火煮饭,最烦最闹心!母亲早早就坐在灶前的矮凳上,先将前夜烘干的柴片劈成细条,架在灶膛的湿柴中;接着,她搓纸捻引火,每次都要烧掉三四根火捻,灶膛里才闪闪忽忽地燃起火苗…… 母亲起身舀水量米下锅。灶膛里才响了一阵的噼噼啪啪声,忽然转成了嗞嗞叫。母亲知道,这是刚烧旺的火势,被湿柴里爆出的水汽压下去了。她连忙坐回灶前,抄起吹火筒,朝灶膛里的红炭堆,鼓起腮帮一个劲地吹。 小缸灶,短烟囱,气往里吹,烟往外冒。不一会,母亲的脸庞就被灶烟熏得黑溜溜的;有时,灶里突然蹿出的火舌,还把她脸上的发丝和眉毛燎焦了。她叹口气说:“唉,没钱人烧烂(湿)柴,灶烟擦脸,火舌剃眉毛呀!” 小灶间,3门灶一同生火,一起冒烟,刹那间,整个灶间就弥漫着浓浓的烟雾。邻灶的大婶大嫂,和我母亲同样受这份罪,她们听到我母亲的叹息声,相视一下,都摇摇头苦笑。 母亲不停不歇地吹火,她已吹得头晕目眩了,但灶里的火色还是或明或暗,锅里的米汤总是烧不沸腾,这样焐成的饭,大都只有七八成熟。那时,我们常吃这带米核的夹生饭。而今,人们用燃气灶、电磁灶、电饭煲烧煮,再也不会吃这半生不熟的饭啰! 南方的雨季是漫长的,这段日子,母亲最劳累。 雨,一阵又一阵地下着,老厝的小天井积满了水。小青蛙跳到廊沿来了,蜗牛爬上了土墙根,蚯蚓也在门前的土路中蠕动。厝前厝后,四处湿渍渍、潮乎乎的。房门角、水缸边、泔水桶旁,不知何时起,都冒出了茸茸绿毛。母亲告诉我:“这是‘夏至霉’,笋壳带来,粽壳包走,待到端午节后,经过大日头的晒烤才会消失。” 霉雨天里,母亲白日忙活,夜里也不消停。晚饭后,母亲还留在灶间里洗锅台,刷锅盖,擦拭瓶瓶罐罐和大小瓮。她说,这发霉天,灶间里的用具,当天不洗刷干净,隔一夜,就会长白毛和生菇丁啰! 母亲忙完灶间活,还歇不下手,她又找出我和弟妹们穿湿的鞋来烘干。那岁月里,我们长年穿母亲做的布鞋,遇上雨天,没雨靴穿,只得打赤脚去上学。有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小脚丫被瓦砾割破一块,直淌着血回到家。母亲见了,心疼地说:“明天起,你们都穿鞋去上学,鞋湿了,我连夜烘干给你们穿!”从此后,雨天里,母亲每夜都要为我们烘鞋。 烘鞋,是件操心事。母亲将湿鞋靠在土缸灶的外壁摆了一圈,利用柴烬的余温烘。她坐在灶前,将湿鞋面湿鞋底,不停地翻来翻去烘。虽然说,灶膛里的温度并不高,但她却不敢大意,只担心烘出焦味来。待到鞋都烘干了,夜也深了,她已困得上下眼皮粘在一起了…… 现在,单位和社区里,有发动给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赠衣物时,我都会买上几双雨靴和胶底鞋送去。但愿,山里的母亲们,在雨天里,不用深夜为孩子们烘湿鞋!
作者:卢腾责任编辑:宋诗莹